“孩子,我對不起你!” 鄧超宣布退出娛樂圈,別讓你的孩子活得像個孤兒!
話是玩笑話,但一向在熒幕前以搞笑形象示人的他,在視頻里流露出罕見的溫情的一面。
視頻中,鄧超要出門工作,女兒小花妹妹抱著他的脖子,哭著不讓他離開。
鄧超輕聲安慰女兒:“不哭了,爸爸要去上班了。”
小花妹妹邊哭邊搖頭:“不要……”
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能體會到其中的糾結(jié)與辛酸。
一邊是維系家庭生計的工作,一邊是孩子的依戀。
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面臨著這樣的糾結(jié)與折磨。
孩子,放下工作養(yǎng)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這大概是所有父母的心聲。
你可能不明白,孩子有多愛你
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的丈夫問妻子:“今天過得還好嗎?”
妻子面容疲憊,開始回憶:
天還沒亮,被噩夢驚醒的大女兒就哭著喊媽媽,還沒睡醒的她,趕忙跑到女兒床上安撫她;
上午,一起玩耍的兩姐妹扭打在一起,媽媽大吼大叫,才平息了“戰(zhàn)爭”;
開車出門,媽媽強制性地給她們系上安全帶,不樂意的她們哭了一路。
在超市,小女兒把貨架上的商品弄得亂七八糟,邊購物邊照顧孩子邊整理的她幾乎抓狂;
回到家,大女兒執(zhí)意自己端蛋糕,不出所料,掉到了地上,瀕臨崩潰的她癱坐在地上;
……
最后,她無奈地總結(jié):“又是平凡的一天?!?/span>
在媽媽看來焦頭爛額、毫無亮點的一天,在孩子的眼里又是怎樣的呢?
睡前,爸爸問了大女兒同樣的問題。
而女兒的回答是:
早晨睡覺害怕,媽媽過來抱我了!
我最愛我的小妹妹了,我們一起玩鬧,都笑出了聲!
今天,媽媽親了我們好幾下呢!
去超市,好開心,我們坐了購物車!
而最高興的事,今天媽媽和我一起玩兒食物大戰(zhàn)!我們坐在地上,一邊吃蛋糕,一邊把蛋糕抹在彼此的臉上!
……
聽了女兒的這番話,靠在門口的媽媽哽咽了。
日復(fù)一日的瑣碎日??赡軙フ鄹改競兊哪托暮蜔崆椋瑢⒆拥呐惆橐苍S更像是一份工作和任務(wù)。
但在孩子眼中,有父母陪伴的每一天都充滿驚喜和期待。
父母的回應(yīng),不管是敷衍、不耐煩或者責(zé)備,對他們來說,都是至寶。
父母可能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有多重要。
∨
有這樣一個親子實驗,實驗主題是孩子和媽媽相互打分。
首先受訪的是媽媽。
在談?wù)摗?/span>孩子最讓你頭疼的是什么”這個話題時,幾位媽媽吐槽起來滔滔不絕:“不聽話”、“不懂事”、 “調(diào)皮” 、“不好好吃飯”……
在被問及滿分是10分,會給孩子打多少分時,媽媽們紛紛給出了8分、7分,低的還有5分,沒有一個說10分。
接下來,屏幕上播放了同一時間對孩子的采訪。
“如何評價媽媽”,孩子給出的答案是:
“媽媽燒飯給我吃,很辛苦?!?/span>
“媽媽的頭發(fā),很漂亮?!?/span>
“媽媽變老了,我會很傷心?!?/span>
“就是喜歡媽媽,想保護她?!?/span>
滿分10分,給媽媽的打分呢?
無一例外,孩子們都給了10分,更有孩子毫不吝嗇地打上1萬分。
幾位媽媽看完,潸然淚下。
沒錯,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無可挑剔的。
但父母眼里的孩子,有著各種不完美,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充滿各種期待:再聰明一點、再懂事一點、再爭氣一點……
父母總說,自己無條件地愛著孩子,其實孩子才是無條件地愛著父母。
即使父母不那么成功、優(yōu)秀,在他們眼里,父母也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
每次別離背后,都是父母的流淚堅持
所有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陪伴,尤其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楊元松是一位鄉(xiāng)村教師,他所執(zhí)教的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萬峰湖鎮(zhèn)毛草坪小學(xué),學(xué)生們基本上都是家境貧困的留守兒童。
2010年5月,楊元松萌生了一個念頭:把學(xué)生們的日記匯總整理成書,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群大山深處留守兒童的故事,看到他們的獨立、堅強,也看到了他們不為人知的脆弱、辛酸。
《中國留守兒童日記》中兩位孩子的日記:
楊敏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多云
爸爸昨天晚上才回來,今天一早他又要出門。我真舍不得他走,但是他要掙錢來養(yǎng)我們,還要供我們讀書。
爸爸一早起來就做飯,和我們一起吃了飯,他就收拾東西出發(fā),我們也收拾書包上學(xué)。我們一起走在那段山路上,邊走邊說話。
爸爸對我說,在家要照顧好弟弟,還要把地掃干凈,要喂雞,晚上不要看電視太晚,還說他這次可能只去七八天就回來。
到了大路上,爸爸又問我們還有多少錢。我說只有五塊了。他又拿了十五塊給我們,叫我們每人每天只能用五角。
說完,就有一輛客車來了,爸爸就走了。
楊海叫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晴
昨天爸爸回來了。他沒有給我們買什么東西,他這次回來主要是為了帶一些錢回來還債。但是我們還是特別高興,因為從此以后,什么事情都有爸爸在,我們不用擔(dān)心了。
可是讓我怎么也不會想到的是,今天一早起床,爸爸就說他又要出門了!他對我們說:“今天下午四點鐘,我就要走了,你們在家要聽奶奶的安排,下雨時,要記得把苞谷種下去?!?/span>
我沒有說什么,就默默地煮飯和做菜,吃完飯就去洗衣服,我沒有心情去上學(xué)。我真是想哭,爸爸好不容易才到家,可是才這么一個晚上,他又要走了。
我在家又要讀書又要帶弟弟,又要干地里的活,天(天)那么干,還要背水,我怎么辦嘛!光說是下雨了要種苞谷,可是我還要上學(xué)呢,說來輕巧,做起來就難!難道還要讓我再請幾天的假嗎!我多么希望爸爸可以留下來,可是我能有什么理由呢!
到了下午,爸爸又說他今天去不成了,他說還有兩家人的錢還沒有送去,今天晚上還得跑路。不過他說明天非走不可。
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是缺席的。
對他們來說,最難挨的可能還不是繁重的體力勞動、捉襟見肘的生活,而是在他們在最需要父母關(guān)心和支持的年紀,卻被迫學(xué)會獨立、長大。
他們無法體會喊聲“媽媽”就能解決問題的依賴感,因為無人可以依靠。
隆安縣一名5歲男童因不舍父母外出打工,從幼兒園逃課尾隨他們來到火車站。
看到父母上車,他難過地蹲在角落哭泣。
因為不認識回家的路,后被警察發(fā)現(xiàn),送回家中。
父母返城務(wù)工,小女孩還以為是一家人一起出游,直到車門關(guān)閉時才發(fā)覺不對。
小女孩大聲哭鬧,舍不得爸爸媽媽離開。
坐在車內(nèi)的父母一定也很心疼,可是如果不工作,拿什么養(yǎng)活一家人呢?
6歲的樂樂,最大心愿就是每天上學(xué)放學(xué)都能有爸爸媽媽接送。
在樂樂1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外出打工了,平時很少回來。
五年中,樂樂一共見過他們?nèi)巍?/span>
剛剛熟悉就要分離,年幼的樂樂送別父母時哭得撕心裂肺,拽著媽媽的衣角不讓她走。
雖然她知道這是徒勞,媽媽還是會離開。
除了留守兒童,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或者生活所迫,沒有辦法每天回家。
陪伴對于父母和孩子而言,都變成了最奢侈的東西。
一位火車司機因為工作原因很少回家。
每次從家門口經(jīng)過,只能用鳴笛的方式和妻子、女兒打招呼:
“掙錢養(yǎng)你,就不能天天陪著你?!?/span>
一位醫(yī)生已經(jīng)連續(xù)值班36個小時,做了10臺手術(shù)。
因為想念女兒,他只能抽空通過手機與女兒視頻:
“寶寶要聽媽媽的話,爸爸再做一臺手術(shù)就回去了?!?/span>
∨
衣著單薄的農(nóng)民工,蜷縮在地鐵站角落蹭網(wǎng)與家人視頻。
家里的妻子腰部受傷不能干重活,為了讓女兒能無憂無慮上學(xué),他來到上海做油漆工。
沒有哪位父母愿意離開子女,
沒有哪位父母在聽到孩子的哭泣時不會心碎。
只是,為了生計,他們別無選擇,
只能一邊流淚一邊堅持。
養(yǎng)孩子,就是“拼爹”
前幾天,一份5歲小男孩的超強簡歷震驚網(wǎng)友。
網(wǎng)友們羨慕小男孩“贏在了起跑線上”,更羨慕他有這樣優(yōu)秀的父母。
因為這份成果斐然的簡歷背后,是小男孩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做到了絕大部分家長做不到的事情——讓孩子把學(xué)習(xí)當(dāng)成習(xí)慣和樂趣,真正享受求知的過程。
這需要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可想而知。
有人說,這是個“拼爹”的時代。
這里的“拼爹”指的并不僅僅是財力,更重要的是父母肯為孩子花費的心力和切切實實有質(zhì)量的陪伴。
什么樣的陪伴才算有質(zhì)量呢?
讓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動過程中感受到重視與愛,收獲到品質(zhì)或知識等方面的正面引導(dǎo),而這些的基礎(chǔ)是親子間有效的互動。
?
還記得那個因為看手機致使孩子溺亡的母親嗎?
這位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在當(dāng)?shù)啬秤斡局行膬和瘧蛩貎?nèi)玩耍,但沒多久,母親就發(fā)現(xiàn)4歲的兒子不見了蹤影,經(jīng)過大家一個多小時的找尋,最終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意外溺亡。
監(jiān)控視頻顯示:事發(fā)時,孩子在游泳池內(nèi)穿行,沒走多久就開始溺水掙扎,而母親就站在距離孩子大約三四米遠的地方低頭玩手機,并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掙扎了約3分多鐘之后,孩子慢慢沉入水底……
事件中的這位母親,她就站在孩子的身邊,但她的注意力完全不在孩子身上,感受不到孩子的需求,甚至連孩子的安全都不在她的關(guān)注范圍內(nèi)。
這種“陪伴”有名無實。
可以想象,這3分鐘里,孩子經(jīng)歷了怎樣的無助和絕望。
∨
曼徹斯特大學(xué)心理學(xué)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jīng)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他讓一位母親先和孩子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yīng)。
然后,他讓母親再迅速變臉,面無表情地與孩子互動。
實驗過程如下:
1.實驗之初,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
2.靜止臉實驗開始,母親面無表情。孩子發(fā)現(xiàn)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
3.孩子繼續(xù)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
4.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5.母親恢復(fù)正常狀態(tài),哄孩子,孩子又重新開心起來。
實驗監(jiān)測顯示:在母親面目表情的這段時間,孩子心跳加速,體內(nèi)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xù)下去,孩子大腦關(guān)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死亡。
回想一下家長們回到家的狀態(tài)。
當(dāng)孩子依偎在身邊玩耍的時候,你卻低著頭,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手機屏幕,此時,孩子眼中的你就是一張靜止臉。
于是,很多孩子不得不拼命吸引家長的注意:
有些孩子努力達成家長的預(yù)期,想要獲得認可;
有些孩子制造事端、打架斗毆,來引起家長的關(guān)注;
還有些孩子在網(wǎng)絡(luò)游戲中尋求關(guān)注來替代親情。
歸根結(jié)底,這些孩子的行為都是因為內(nèi)心需要的那份陪伴沒有得到填補和滿足。
陪伴是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綜藝《奇葩說》中探討過父母陪伴孩子的話題,辯手顏如晶的一段話戳中了許多父母的淚點。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去無回單程旅途,父母與子女之間也只是相伴著走一程。
而這段相伴走過的日子是有限的,每一天都在倒計時,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那么,父母要如何給予孩子有效的陪伴呢?
關(guān)鍵時期的陪伴絕不能缺席
有人說,孩子只有三年是完完全全屬于父母的。這是因為,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如果這個時期父母陪伴缺失,會導(dǎo)致孩子跟父母之間永久性的疏遠,后天無法彌補。
父親的陪伴無可替代
相當(dāng)多的中國家庭有這樣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思想:男人負責(zé)賺錢養(yǎng)家,女人負責(zé)做飯帶孩子。可是這樣的家庭分工是不合理的,父親角色的缺失對于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由于男女之間的天然差別,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差異。一般來說,爸爸在動手能力、探索欲望、開闊視野等方面,對孩子的智商、情商都有更大的影響。
有限的時間,高質(zhì)量的陪伴
陪伴指的不僅僅是和孩子同處一個空間,陪伴是要有交流的。在陪伴孩子時,家長要放下手機,融入到孩子的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談?wù)撃硞€話題、陪孩子看一部電影等等。這樣可以做到有效陪伴,從而達到陪伴目的。
這個世界上,“孤兒”很多。
有的孩子見不到父母,
有的孩子只能在手機里見到父母,
有的孩子把手機當(dāng)作父母。
無論生活清貧或優(yōu)渥,
缺少父母的陪伴,童年一定不快樂。
因為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是他們精神世界的渴求。
孩子比你想象中更加需要你,
請不要讓他們在最美好的年紀,
空守著荒蕪的內(nèi)心。
關(guān)于親子間的陪伴,
你有哪些難忘的回憶?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