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參加家長會,有個家長西裝筆挺上了講臺,開口的第一句就讓臺下的家長爆笑,猶如看到小白出場:“今天早上,我看到我家孩子起床后左右兩只腳的鞋子反穿了,我高興得拍起了手”,“我老婆一看,你得職業(yè)病了吧?我是個精神科心理醫(yī)生……”臺下又爆笑。
“我說你真不是個好媽媽。孩子左右腳反穿了,不是孩子奶奶幫忙,也不是你幫忙,更不是我?guī)兔Γ侵荒苁呛⒆幼约捍┑?,這是孩子邁出獨立的第一步,我難道不值得高興嗎?”臺下一陣鼓掌。
“我的孩子在2歲多的時候嘗試過要自己穿鞋,但被我老媽和老婆‘糾正’了,這一糾正,就糾正了兩年,她們的做法與其說是糾正,還不如說是否定孩子,現(xiàn)在4歲了還不懂自己穿鞋。孩子天生有‘勞動癖’,90%的家庭都喜歡通過否定來糾正孩子,但沒想到這樣的行為會打擊孩子的自信。最近我讓老媽和老婆不要再管孩子穿鞋,鼓勵了好多次孩子讓他自己穿,孩子總是以’不會‘來對付我,今天看到孩子終于肯自己穿鞋了,我高興得就像撿了寶……”
當(dāng)孩子邁出第一步,即使錯漏百出,家長們應(yīng)該值得高興,因為表明孩子已經(jīng)在為自立作努力。
“不對,不是那樣”,多少人經(jīng)常跟孩子說這樣的話?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習(xí)慣,孩子做某件事情,才剛開始就聽到大人在旁邊喊:“不對,不對,不是那樣,應(yīng)該是這樣才對!”然后就動手幫孩子糾正。別以為這是盡責(zé),其實這是在害孩子。為什么呢?大人這一幫忙別看是小事,但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負(fù)面影響對孩子就是大事:
1、孩子會變得不自信
大人一次次的“不對”,“不是這樣”,甚至還有些無知的大人在旁邊喝令制止孩子的嘗試,這些行為相當(dāng)于一次次在否定孩子,慢慢地孩子會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不能獨自做事,否則會做錯或者引致大人的大聲喝止。結(jié)果將如何呢?他們在下次做事時可能就會反復(fù)問:“是這樣嗎?是不是這樣?”孩子們變得不自信,因為他們的自信已經(jīng)被大人的“盡責(zé)”扼殺掉。如果你懸崖勒馬,重新筑建孩子的自信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2、孩子的依賴性強(qiáng)
大人們的一次次否定,讓孩子也容易對自己否定?!拔也恍小保拔铱偸亲霾缓谩?,對自己的消極看法會讓孩子不愿意再嘗試,為了避免再被大人否定、也因為缺乏自信,孩子會變得喜歡說:“我不會,我不懂,你幫我吧!”如果作為家長,你還未曾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傻傻地幫孩子代勞,孩子會越不愿意自己嘗試,結(jié)果你將收獲的是一個對什么事情都沒信心、依賴性強(qiáng)的孩子。
原來!孩子們天生都很“勤勞”
孩子到2歲左右,有一個階段會非常喜歡幫忙。他們看見媽媽在掃地會過來搶掃帚、看見奶奶擇菜也會一本正經(jīng)地摘起來、看見哥哥在洗碗也要洗……這可以稱之為孩子的“勞動敏感期”。在孩子總是想“插一腳”、“我來”的這個關(guān)鍵期,是孩子養(yǎng)成勤勞習(xí)慣的非常重要的階段,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都被家長扼殺了。因為大人怕孩子弄臟、嫌棄他們“幫倒忙”,總以為當(dāng)孩子長大了就會懂事地自主干活、并且干的漂亮。幼兒說不得不殘酷地告訴大家,當(dāng)你嫌棄孩子“幫倒忙”后,孩子長大后卻再也提不起興趣。
如果爸媽們能利用好這個階段,不嫌棄孩子“搗亂”,在萬般崩潰中容忍孩子折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越做越好,動手干活對他們來說就像呼吸空氣一樣理所當(dāng)然,無疑將是他們?nèi)松幸还P豐厚的財富。李嘉誠坦言90%的成功是由勤勞得來的。
在孩子的“勞動敏感期”,讓孩子幫忙、動手,這一切都是輕而易舉,但你的“嫌棄”導(dǎo)致孩子挽手旁觀后,家長想再讓已經(jīng)長大的孩子變得勤勞,就如同“教牛上樹”,會讓你心力交瘁。
糟蹋了“勞動敏感期”怎么辦?
有媽媽會問,如果我遺憾地在孩子的“勞動敏感期”做了錯誤的行為,導(dǎo)致孩子什么也不肯做,那么我現(xiàn)在改怎么辦呢?不嫌麻煩、允許孩子做事不完美,然后帶上孩子一起做,當(dāng)然少不了唇舌,還有父母的耐心。千萬不要指揮孩子干活時,而你卻在一旁休閑,因為孩子不是聽話的機(jī)器人。
如果你不能長生不老,不讓孩子“幫倒忙”就是自私
小鷹到了要學(xué)習(xí)飛翔的年齡,老鷹會展開雙翅,把小鷹馱向高空,正當(dāng)小鷹沉浸在美麗的風(fēng)景時,老鷹猛地把小鷹甩了出去。面對下墜的小鷹,老鷹在一旁鼓勵:“張開你的翅膀,向著更高的地方看,你就能飛到你想去的地方?!敝挥卸昧孙w翔,心才能肆意馳騁,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只有學(xué)會了拉粑粑、吃飯、穿衣、找食物喂飽自己……這些基本技能,才有資格談夢想。自己也照顧不了,除非這人是富二代、殘廢,或者父母會長生不老,如果不是的話,請像讓小鷹學(xué)飛一樣,把孩子推向?qū)儆谒麄兊娜松?/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