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人情緒不佳時,容易不理性,孩子也如此。此時如果去和他較真,孩子不但聽不進去,還可能火上澆油。不如先順應孩子,等他情緒平靜下來,再好好和他談。
不過于執(zhí)著于對錯,學會給孩子面子
我還是一個毛頭小伙子的時候,是一個喜歡堅持“正確”的人,而且相當理直氣壯,不管別人的感受。當時認為,堅持正確的事情能有錯嗎?所以有時會引起沖突。一個好友卻不那么較真,他的人緣很好。有次我和他人沖突之后,和他探討此事。他簡單地說了一句:要學會給人面子,即使你是對的,也要給人面子。
我若有所悟,“給面子”這個概念是我以前所沒有的。后來終于領悟:有時不要過于執(zhí)著于事情的正確與否,如果不是原則問題,即使自己是對的,也要給別人面子。不給面子,本身就是不正確的。
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原則問題,可以不那么較真,學會給孩子面子。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已經不理性了,何必去較真,何必去爭論誰對誰錯呢?即使自己對了,也可以給孩子面子,適當妥協(xié)順應,先讓孩子情緒平靜了,再慢慢說。何況孩子不一定錯了,錯的可能是我們自己。比如孩子要求吃零食,父母生硬地拒絕,孩子哭鬧,這其實是我們的做法不合理。有時我們和孩子都有合理的一面,或者孩子犯錯不過是人之常情,又何必較真呢?
“昨晚臨睡前,兩歲半的兒子非說我的枕頭是他的(我倆的枕頭一模一樣),于是我讓他用他自己的枕頭,可他不樂意,哼哼起來,最后帶著情緒睡著了。早上醒來還記得這事,繼續(xù)哼哼不高興,說枕頭是他的。不知所措之際,我想起了維尼老師的理念。于是我笑著說:原來這是兒子的枕頭啊,媽媽認錯了,還以為是我的呢(因為枕頭一模一樣,孩子搞錯了也是正常的,所以沒有必要去較真)!你高興點,不要生氣了好嗎?這時奇跡發(fā)生了,兒子笑了,很開心,而且乖乖地穿衣服起床。如果非說不是他的枕頭,恐怕一早上都不痛快。
暫時順應孩子的要求,先處理情緒
孩子生氣、著急了,給他個面子,順應、滿足他一下,等他消了氣,情緒好了,又變成可愛的寶貝了。
一位爸爸:多多玩網易識字游戲只得了4 顆星,很生氣,非要得5 顆星。4顆星其實也不錯呀,我們主要是要認識這些字,但他還是耿耿于懷。看看11 點了,趕緊熄燈睡覺,他鬧著說還沒講故事呢??此榫w不太好,我就滿足他一下,拿出手機打開手電筒,我說媽媽要是知道你這么晚睡覺又要擔心,會數(shù)落你的,我們小聲點哈。然后小聲給他講了一個紅袋鼠的故事。講完故事,他得到滿足了,就主動說爸爸晚安,睡了。順應孩子心理,幾分鐘時間換來心理的平靜。
維尼育兒經:一次女兒馬上要去上課,發(fā)現(xiàn)很喜歡的米妮水壺的密封圈丟了,這樣水壺就不能用了,所以她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我也理解她的心情,因為那個水壺的確很可愛。這次我沒有說很正常、沒什么,而是說:我上網看看能否維修,不行再買一個。她一聽,有了盼頭,眼淚也就止住了。但是我后來沒有買到,也不能維修,只好作罷。晚上回來,和女兒說了此事。因為情緒早已平靜,她說不用買了,上學用另外一個水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