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上海7.9萬中考考生迎來2015年中考。這幾天考生們既要調整身心狀態(tài)迎接大考,又要在休息階段適時復習,保持“手感”,畢竟最后沖刺階段的復習至關重要。但如果不得要領,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僅得不到預期效果,還可能影響備考情緒。在此,我們特邀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科的名師,就考生容易忽視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缺少把握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
■語文篇
讀文細、審題清,爭得中考“開門紅”
中考語文考試被安排在6月13日上午,這也是中考的第一場考試。第一場考試發(fā)揮得不錯,學生樹立了信心,在隨后的考試中,“越戰(zhàn)越勇”的可能性就較大。而如果在第一場考試中就頻頻“卡帶”,考生的心態(tài)受了影響,可能也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考試。為了幫助考生們“贏在首戰(zhàn)”,盧灣初級中學資深語文教師王偉華和某知名初中資深語文教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為考生們提供以下實用的考前復習建議。
清晰“文體觀”著重梳理古現(xiàn)代文知識點和題型
學生在考前一段時間可對中考語文考綱中羅列的14個知識點再進行回顧和熟悉,記清每個知識點的內容,建立“文體觀”。中考的閱讀分析會涉及到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種文體,學生如果對這三種文體的特點和結構了解不清,做題時就很難把握文章的核心重點,導致大量丟分,所以,建立“文體觀”很有必要。另外,學生還需找出曾經(jīng)做過的題目,挑出涉及這三種文體的題目,對題型和答題格式進行歸納。
考前這段時間考生也需要花時間對課內外文言文進行復習和梳理。在課內文言文方面,考生可對文言文的文學常識、朝代、文言文出處進行加深記憶。特別是容易寫錯的字,文言文出處的書名,曾經(jīng)默寫出錯的字詞句應該進行反復確認和記憶。而對教材中20篇要求默寫和鑒賞的古詩文,考生要對其中的文字、作者、時代、寫作特點進行梳理,復習時可參考學習文言文時常用的教輔書《中考文言文點擊》,按照其中的閱讀指南逐步操作。對于課外文言文,考生在考前最后階段要對中考文言文將會考到的150個實詞、6個虛詞,重點看一看,記一記,以在文言文翻譯中靈活地運用。除了字詞之外,考生還需對學過的課外文言文的中心、人物形象分析、內容理解、事件的概括上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最好也對做過的題目進行歸類,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
說到現(xiàn)代文,最重要的問題是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就是平時所說的讀“懂”文章。要做到“懂”,恐怕首先要關注各類文體的特征。記敘類文體的寫作手法、記敘順序、人物性格、細節(jié)描寫和主旨;說明類文體的說明順序和結構、說明文語言的準確表達等;議論文的論證結構、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等。這些也是考試手冊上各個考點的主要來源。其次就是充分重視使用和學會分析考試手冊的變化。中考試卷每道題目在手冊上總有其相照應的考察目標。條目不多,考生可以根據(jù)考察目標分考點備考。大家在使用考試手冊時候還要關注其與往年的細微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尋找更改背后的原因,也是對備考提示了一個傾向。再次,在現(xiàn)代文的備考中,各種文體大家要特別關注其中的分值比重特別大的題型,如概括題,就是綜合考察大家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的。還有綜合運用的題目分值很高,大家要善于用全題目給出的信息資料,前后題目之間,有著很強的內在邏輯關系。這些題目,要盡可能在全面把握已知題干信息的基礎上按順序完成,這樣才不至于有偏差。
作文備考期積累素材,考場中保留5-10分鐘審題
在作文方面,建議學生按照作文主題和寫作的范圍進行復習備考,常見的作文主題有美、愛、學習、感恩、感悟、成長等六類,寫作范圍大致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個人成長、社會見聞等。在備考時,每個主題和范圍學生都要涉獵到,并分別進行構思“打腹稿”,再收集可用的案例,閱讀相關的作文素材資料。以前寫過并經(jīng)老師批改評分的,最好是得分一般的作文,考前考生也可再取出來進行升格修改。
修改舊文可以從三方面入手:1.對舊文的細節(jié)重新打磨,使文章精細、充實起來;2.重新立意,從淺層的主題往深處挖,但記得無論深化主題到什么地步,主題內容都要是積極向上的;3.替換情感,用真實感悟替換原文章中艱澀做作的“假情感”。修改后,可請老師進行批改,有不足的再次修改,盡力把三等層次的作文提升到二等層次,二等層次的提升至一等作文。修改舊文,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文章的缺陷和不足,從而做出改正,取得進步。再者學生在初中三年寫過的作文可能涉及了多個主題,中考時遇到相近類型的,學生也可將升格修改后的舊文稍加包裝,直接套用。
到考試當天,考生要合理分配答卷時間,留給作文的時間一定要保持在40分鐘左右,并且前5-10分鐘審作文題,要確確實實弄清題目的含義。歷年中考以全(半)命題一種形式出現(xiàn),分析題目的語法結構、揣摩命題老師的命題意圖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考生萬不可掉以輕心,考試時想方設法套用準備好的素材、不審題提筆就寫是大忌。要弄清題目的含義就要找準題目的關鍵詞語,這是命題作文的題眼所在。往往短語類型的題目,題眼往往不在作為中心詞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上,而是在它們的修飾和限定語上,因為漢語意思的準確表達,很多都在修飾限定詞語和虛詞的使用上。如“這里也有樂趣”一題中,弄清“樂趣、這里”是不夠的,副詞“也”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又如“悄悄地提醒”中“提醒”是中心詞,指向寫作素材和內容,而真正表現(xiàn)主旨的就非得在“悄悄地”上面做足文章,在文中得到體現(xiàn),才算真正審題準確。要從“均分”升格到符合“一類卷”的要求就完成了。另外,中考作文大多以記敘文為主,這是初中生活學習的重點,也是中考作文評分標準的主要依據(jù)。那就是說,能夠寫一篇像樣的記敘文,不求結構和形式的新穎是每一個初三的考生應具備的能力。這也應當在考場中有所體現(xiàn)。要寫好一篇記敘文,就要注意“故事”中“沖突”是故事的核心要素,善于構建一個完整的“沖突”,是實現(xiàn)故事曲折、情節(jié)吸引人的主要因素。考生應該在寫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上面做出應有的表現(xiàn),而這如果做到了,就不愁考場有限時間內的作品不吸引閱卷老師了,想得高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同學們要在開始寫正文之前保證留出五到十分鐘用來審題弄清題目意圖和構思一個完整而曲折故事,還是很有必要的。
作文大聯(lián)想
《又到______時》 《還有別的風景》
《生活處處皆風景》
《愛的力量》 《______之美》
《看見》 《記憶深處》 《雨后》
《在_____中走過》 《校園足跡》
■數(shù)學篇
平衡四個關系,攻下“老大難”拉開分數(shù)差距
中考數(shù)學卷最后3題歷來是拉開考生分數(shù)差距的“試金石”。原黃浦區(qū)教育學院初中數(shù)學教研員李建國認為,壓軸題雖然有難度,但如果復習得法,還是有可能攻破的。拿到試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平衡好四大關系。
1.審題和解題的關系:克服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于下筆的不嚴謹?shù)淖龇ǎ酝割}目的條件與要求,更要挖掘題目中隱含條件,來啟發(fā)解題思路。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和量(如“至少”“a>0”,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等等)才能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
2.“會做”與“得分”的關系:要將你的解題思路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推理和精確、嚴密的計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現(xiàn)“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嚴密推理和精確計算“會做”的題才能“得分”。
3.快與準的關系:在題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準”字訣尤為重要。只有“準”才能得分,只有“準”才可不必考慮再花時間檢查,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不是考場上所能解決的問題,一味求快,只會落得錯誤百出。切勿本末倒置。
4.難題與容易題的關系:做中考試題要按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順序作答,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zhàn)”,這樣會造成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目又被耽誤了的嚴重后果。把會做的題目先做完,再去攻克難題,既能得分,又能產生心理上的勝利效果,再做難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幾何論證題 解題不能不講“理”
以幾何知識為載體,設計有一定層次、一定長度的推理過程,以檢測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基本圖形分析能力和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是中考命題的重點之一。幾何論證題大都在四邊形中進行論證。試題中出現(xiàn)的幾何圖形全是學生平時學習中常見的基本圖形,添輔助線也體現(xiàn)出常規(guī)要求??忌⒁?,論證要邏輯關系明確,步步為營,千萬不能不講“道理”。
在幾何論證題中,留出空間,讓學生在探索、研究中做數(shù)學,是近年來中考命題的一個熱點。同時幾何論證題也是中考最后兩題的背景和鋪墊,函數(shù)型綜合題和幾何探究型綜合題都是以幾何圖形為背景的。抓好幾何論證題也為解綜合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類題通常在23題出現(xiàn)。
函數(shù)型綜合題 拉分效應明顯
在近幾年中考中,函數(shù)綜合題占了一定比重,特別是在最后拉分的15分中顯得尤為重要。
函數(shù)綜合題是先給定直角坐標系和幾何圖形,求(已知)函數(shù)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數(shù)的類型),然后進行圖形的研究,求點的坐標或研究圖形的某些性質。初中已知函數(shù)有①一次函數(shù)(包括正比例函數(shù))和常值函數(shù),它們所對應的圖像是直線;②反比例函數(shù),它所對應的圖像是雙曲線;③二次函數(shù),它所對應的圖像是拋物線。求已知函數(shù)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數(shù)法,關鍵是求點的坐標,而求點的坐標基本方法是幾何法(圖形法)和代數(shù)法(解析法)。此類題通常在第24題呈現(xiàn)。
幾何探究型綜合題注重考查猜想、探索能力
幾何探究型綜合題在近兩年的中考中往往有起點不高、但要求較全面的特點。此類題融入了動態(tài)幾何的變和不變,對給定的圖形(或其一部分)施行某種位置變化,然后在新的圖形中分析有關圖形之間的關系。其特點是:注重考查學生的猜想、探索能力;解題靈活多變,能夠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難度,但上手還是容易的。
此類題常以幾個小問題出現(xiàn),相當于幾個臺階,這種恰當?shù)匿亯|給了考生較寬的入口。而通過層層設問,拾級而上,逐步深入,能夠使一部分優(yōu)秀學生數(shù)學水平得到體現(xiàn)。此類題基本在第25題作為壓軸題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