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問心無愧的教育
發(fā)布:08-24 09:38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瀏覽次數(shù):3660次
我們教育還不夠理想,“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我們的目光要短淺得多。
據(jù)報道,河北蔚縣柏樹鄉(xiāng)8歲男孩被11名同學圍毆致死,悲劇讓人震驚,一個孩子還沒展開的未來在這個夏天戛然而止。一個8歲的孩子,孤獨地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因貧困拋棄家庭。毆打他的是同村的孩子,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毆打的緣由竟是“閑來無事打人玩”。
我們勾勒一下悲劇發(fā)生的緣由就能明白,在校方宣稱的和諧的校園氛圍中,在那些弱小孩子的世界里,還有一個被成人所忽略的“地下世界”。高年級的學生憑借“零食”形成一個小團體,欺負低年級的孩子。而家長發(fā)現(xiàn)之后,也不過是打自己孩子兩耳光了事。
讓我們無法原諒自己的是,成人對孩子隱秘世界的忽視。顯然,我們的社會包括教育在內(nèi),都沒有給那些孩子一種完整的人生引導。在學業(yè)成就為導向的學校教育中,除了自欺欺人的分數(shù)操練,對孩子心理世界沒有太多關注。據(jù)了解,受害學生事發(fā)前一周沒有去學校,現(xiàn)在我們只能猜測,他受到了多大的心理壓力而不敢去學校,但沒有人在這個時候給他一只安慰的手,他還有那些圍毆他的同學們都同樣是在孤獨野蠻地成長。
所謂的生命教育,在家庭也好,學校也好,都是缺席的??梢韵胂螅@些孩子都是農(nóng)村日漸稀少的人群中的“留守者”,也是這種留守的受害者。對打人的學生而言,與其說是他們兇狠、殘暴,不知尊重生命,不如說是成人基于自己的現(xiàn)實理由,比如經(jīng)濟壓力等,對他們無情的漠視與拋棄。
另據(jù)報道,北京房山區(qū)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小磊的同班同學小旭、小宇等4人經(jīng)常要求他替他們寫家庭作業(yè)。如果不順從,4人就會對他進行威脅和毆打。小磊的父母稱,事發(fā)后,小磊經(jīng)常被噩夢驚醒、白天少言寡語,并且不愿意到學校上學。這同樣是學生的隱秘“地下世界”,但顯然,如果我們教育者連作業(yè)筆跡的雷同都發(fā)現(xiàn)不了,這種懈怠同樣讓人驚訝。但在學業(yè)成就為導向的教育中,有許多孩子已經(jīng)跟不上學習速度,成為無法為這種競技教育增加光彩的“差生”。在很多人內(nèi)心,他們是應該被忽視和拋棄的人,自然無暇顧及他們的“地下世界”的“糾紛”。
顯然,我們教育還不夠理想,“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我們的目光要短淺得多。在各種升學考試結束之后,謝師宴成為學生表達感激的一種方式。安徽銅陵、廣東江門等多個省市教育部門和紀檢部門發(fā)布一紙禁令,禁止教師和黨員、干部參加或操辦謝師宴、升學宴。拋開種種異化的謝師宴不說,我們或許更該自問一下,當孩子和家長在向我們表達感激之情時,我們是否給他們提供了問心無愧的教育。如果我們看一下這些謝師的學生,他們大抵都是考試的成功者,謝師宴似乎更多的是分享一下成功的喜悅,感激教師為他們在競技教育中的成功而付出的努力。那些在分數(shù)面前失敗的學生和家長,似乎很少會有舉辦謝師宴的行為。
如果我們敢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我們就能明白看似歡悅的謝師宴背后的教育缺憾,這對我們的教育不啻一劑清醒劑。因為在更為長遠的人生中,誰會是一個對社會和他人有擔當、有更多貢獻的人,我們并不很確定。
當然,我們的教育雖有缺憾,但仍是我們這個時代進步的原動力。江西宜春“奪刀少年”柳艷兵、易政勇領到了本省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們有機會選擇更好的大學,但拒絕了?!拔覀兊膶W生和家長都是很實在的人,不能光想著進去,不想著出來,不是去混日子的”。在不可多得的機遇面前,“奪刀少年”選擇腳踏實地地努力,這既是他們的品格更是教育的光榮。我們有理由相信,是教育給他們奪刀的勇氣,同時也給他們思想的力量,去選擇屬于他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