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人們的生活與網(wǎng)絡越來越息息相關,不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孩子教育。有報道說如今的家長正在進入網(wǎng)上“群居”時代。那么,具體情況如何?
導報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群居生活”也已經(jīng)成為廈門家長的習慣,從孩子的班級Q群,到網(wǎng)上教育論壇,都留下了家長們游走的身影。而有關教育人士表示,網(wǎng)上交流不能取代現(xiàn)實溝通,一些孩子的教育問題,面對面解決效果會更好。
現(xiàn)象 家長至少加入了一個群
家有兒女,父母們有操不完的心。孩子們在校園里學習,而父母們則在網(wǎng)上“群居”,關注著和教育孩子有關的一切。父母們不僅習慣了每天到孩子的班級群里看看,還會到一些教育論壇里流連,或現(xiàn)身或“潛伏”。
導報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有上網(wǎng)條件的家長至少會加入一個群,這個群就是孩子的班級群。班級群有些是老師創(chuàng)建的,也有些是家長自發(fā)創(chuàng)建的,成員既有老師,還有學生、家長,一個班級群一般有四五十號人。
班級群其實是一個家?;拥钠脚_。老師會在群里發(fā)布消息、通知,學生會問問作業(yè),而家長們則會就孩子的教育進行一些交流、對話。家長們既可以給老師留言,還可以私聊,溝通起來便捷又順暢。
有意思的是,幼兒園家長們在群里常說的是“孩子又生病了”,熱心家長經(jīng)常會提供偏方、推薦藥品。小學生家長們在群里常議的是 “孩子的作業(yè)”,包括哪道題要怎么做。而孩子上了中學,家長們聊得最多的是“你們家孩子的成績怎么樣”,特別是在每次考試之后。
除了班級群外,不少家長還加入了其他有關孩子教育的群或論壇,他們每天在幾個群里游走,與孩子有關的生活情報、特長教育、升學考試、其他家長的育兒心得,都成為他們關心的內(nèi)容。而有3個以上群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網(wǎng)上“群居生活”已經(jīng)成為不少家長的習慣。
探因 “群居”便于交流借鑒
吃過晚飯,料理完家務,每天晚上8點,菜菜媽就會打開電腦,到兒子的班級群里看看,這已經(jīng)成了菜菜媽的一個習慣。菜菜現(xiàn)在是廈門一所學校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菜菜二年級的時候,班級建了QQ群,菜菜媽當時就成了這個群的擁躉,一晃就是3年。
“每天再忙我都會上線看看菜菜的班級群。我曾經(jīng)和幾個熱心媽媽一起組織過孩子騎自行車環(huán)游鼓浪嶼、元宵夜游燈等活動,活動完后再往群里貼圖?!辈瞬藡屨f,有了這個群,不僅和老師的交流方便了,家長之間還可以互相借鑒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
除了班級群外,菜菜媽還加入了一個廈門家長群、一個育兒論壇。“家長群里聊的都是貼近廈門孩子的教育話題;而育兒論壇里藏龍臥虎,幾個家長超有水準,他們的教育觀點讓人很受啟發(fā)?!?/span>
孩子同樣上小學五年級的知閑媽也是網(wǎng)上 “群居生活”的一員?!芭畠旱陌嗉壢阂恢被拥煤芎?,老師在Q群上一說什么,都能得到家長的熱情反應。孩子愛看的書,寫的好作文,班級活動的照片,只要家長有參加的都會傳上去共享。”
知閑媽說,在班級群里,老師起著一個話題的引導作用。由于平時老師很嚴格,但對待每個孩子都很公正,家長們都很服氣。群里有57個成員,有些爸爸、媽媽一起加入了“群居生活”。
而孩子上幼兒園大班的天天媽說,除了周末外,自己也都會到班級群“報到”,班上的幾位老師都在群里,不僅可以及時和老師及其他家長交流、互動,還能獲取不少信息。
聲音 一些問題現(xiàn)實溝通更好
盡管網(wǎng)上“群居生活”成為不少家長的習慣,但是,導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在“群居生活”中,往往開始的時候比較熱鬧,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變得比較平靜。在群里,比較活躍的一般就是部分家長,他們樂于主動和老師交流,與家長互動,而有不少家長只是在群里掛掛號,長期“潛伏”,甚至幾年都不見露個臉。
也有一位家長表示,在群里,很難談及教育孩子的深層次問題,特別是與孩子同班的家長之間,一般寒暄較多,關系好的家長之間則會串門或是在電話里聊孩子的問題。
“我曾經(jīng)加入過一個中學家長群,接受過不少家長的咨詢,但都只能很淺地回答,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在網(wǎng)上解決不了。后來這個群也解散了?!睆B門科技中學心理教師高亞席認為,針對一些孩子的教育問題,在網(wǎng)上交流不容易到位,比現(xiàn)實中的交流效果差很多。
“我?guī)У陌嗉壞壳皼]有建學生家長群。對于初中生來說,個人覺得有問題直接和孩子溝通更有效,我喜歡直接和孩子打交道。”
廈門九中的李霜蘭老師也表示,縱然網(wǎng)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也為家?;犹峁┝肆己闷脚_,但是網(wǎng)上交流還是不能取代現(xiàn)實溝通。特別是一些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家長或是學生面對面地交流效果應該會更好。
講堂
易增加(廈門延奎小學校長)
“群居”更需獨立思考判斷
廣用Q群交流平臺
Q群是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同學、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家長之間多方互動的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學生的知識疑問在這里得到老師或同學的釋疑,家長的家教困惑在這里得到老師或其他家長的點撥,班級公告、學校信息、熱點新聞甚至提示啟事在這里得以傳播。Q群成為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重要媒介,滿足了“群居生活”一族對多元信息交流的需求。
巧用Q群交流平臺
Q群平臺的強大功能不僅提供交流的便利,更為傳播信息提供方便。
教師應借助平臺,多提供一些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方法,多傳授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多介紹一些各年齡段的心理特征,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討論氛圍,以協(xié)助家長幫助更多孩子快樂成長。
家長應借助平臺,多交流一些有深度的話題,多推薦一些家教書籍的讀后感受,家長只有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同學應借助平臺,多交流一些學習體會,多暢談美好的理想,在美好祝愿中綻放自信的笑容??梢姡琎群重在參與,貴在巧用。
善用Q群交流平臺
Q群是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徑,但不應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通過Q群平臺,家長不僅關心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學習成績、特長發(fā)展,更關心孩子的生活情報、家庭教育方法。
實踐中,家長總想著復制別人的做法,以得到自己孩子的出類拔萃,結果常常事與愿違。究其原因,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接受能力都不相同。
因此,在多元信息中,應審視自己的情況,有效地借鑒而非復制。對于孩子深層次的問題,更應找專業(yè)人士、教師面對面交談,避免依賴網(wǎng)絡而延誤矯正的最佳時機。
“群居”容易受到Q群信息的傳染,如有人發(fā)布對某個同學、某個老師或某件事情的評價,就容易發(fā)散為一部分人討論的話題。由于沒有客觀現(xiàn)實依據(jù),往往會形成一些不必要的誤解。
因此,多元信息更需要“群居者”的獨立思考和判斷,以辯證的思想、積極向善的態(tài)度構建和善交流的“群居生活”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