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參加同學聚會,一位女同學跟我說,她現(xiàn)在每天提起下班回家就感到懼怕:“我簡直成了看孩子的機器,不看著他做作業(yè),他就老是玩,到睡覺了還沒有開始做;如果不盯著他一道道題檢查,他就肯定會錯一小半。明明昨天已經(jīng)會做的題,今天換了個模樣,又不會做了……這哪是他在做作業(yè),簡直是我自己在做作業(yè),比我自己做一遍還累啊……最近又給他買了點課外練習,想著他學習不好,給他補一補,一想著又得加半小時班我就頭痛……你說現(xiàn)在的孩子為什么這么不省心,我們小時候父母哪里管過啊?!”
女同學一邊說其他同學一邊點頭稱是,看上去,當年這些我們這些瀟瀟灑灑清清新新的女學生,現(xiàn)在完全變成了婆婆媽媽的家庭作業(yè)監(jiān)督機。這個場景讓我感嘆的倒不是“歲月是一把殺豬刀”,而是我們完全忘記了長大的過程和長大的滋味。我們罔顧“我們并不需要大人管就能好好長大”的成長經(jīng)驗,而一味地以為時代變了,形勢變了,我們的孩子我們家長如果不辛苦努力就跟不上大形勢。
我們當家長大都是成年人,現(xiàn)在我們憑心而論,這些小學的知識,不要說小學三年級以前,就是整個小學的都是極其簡單的。只要孩子智力正常,家庭平穩(wěn)沒有變故,很難相信一個孩子六年的時間無法好好掌握這些知識。既然目標任務如此簡單,每天按部就班做到即可,實在不需要緊張焦慮,更沒有必要加碼補習。我相信教育部規(guī)定三年級以前的小學生不能留作業(yè)是有根據(jù)的,不是憑空而來的,那么,我們何妨不試圖理解和嘗試呢?
據(jù)我所知,教育部眼皮底下的北京大部分小學,三年級以前真的沒有作業(yè),作為一個二年級小學生家長,我也真的沒有再給她布置作業(yè),現(xiàn)在這位小學生學習成績還不錯,最讓我高興的是,她每天都是哼著歌高高興興去上學,覺得比在家好玩多了。
下午3點半就接回家,到8點半睡覺,這漫長的5個小時居然不做作業(yè),那小朋友做什么?有意思的是,我發(fā)現(xiàn)我們家小朋友還真的非常忙。
下面我根據(jù)自己家孩子的經(jīng)歷,和跟大量的家長和老師交流的案例,來談談孩子不做作業(yè)做什么,為什么不做作業(yè)做其他反而學習更好。今天先談做家務。
| 做家務的孩子學習好 |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那么小,要學的那么多,做家務一點兒技術(shù)含量都沒有,還是不要讓孩子做了吧。
的確,從表面上看,做家務瑣碎、繁雜、污濁,甚至有危害,有危險。似乎,真的不適合孩子去做。
但是,做過家務的人都知道,要想把一個房間清理得干凈整潔,要想把一個廚房收拾的規(guī)則利落,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在客廳里,雜物怎樣歸類,收納,地面上、沙發(fā)底下的污垢怎樣清理;在廚房里,菜葉、蛋殼和酒瓶、紙張怎樣分類,運送,洗碗用什么水,放置在哪里,做飯時怎樣分配煮湯和炒菜的時間,出鍋時怎樣保證飯菜的熱度和新鮮,餐桌上的餐具怎樣擺放……
可以這么說,如果一個孩子把這些都處理得井井有條,那么,他就基本上掌握了統(tǒng)籌學、管理學、人際學、環(huán)境學等等的基本知識了。
當他遇到學習中的問題,比如考試時如何分配時間,遇到難題如何保持耐心,鉛筆斷了的突發(fā)情況……的時候,他也會把處理家務的經(jīng)驗、習慣、能力,移植到學習中去。
小丸子的幼兒園就常常教孩子用過的東西要歸位,每天午睡前要把自己的衣服疊好放床邊,她現(xiàn)在還保持這個習慣,每次看見她按照穿衣順序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我就忍不住親親她。
現(xiàn)在她每天自己收拾書包,這可是一個要耗費半小時以上的大工程。我試著來分解一下,看看這個小任務可以幫助她培養(yǎng)的能力:
1、削鉛筆
她常常被老師夸字跡清秀,她告訴我秘訣是鉛筆削得尖尖的,寫起來又滑順又快。所以其中一項準備工作是削好五只鉛筆。她為此添置了好幾個卷筆刀,直到買到一個日本進口的極其好用她才滿意。有時候她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羨慕她有好卷筆刀的爸爸,她怕爸爸忘記,便寫個小紙條在茶壺旁邊,愛喝茶的爸爸一眼就能看見;
能力小結(jié):選擇工具,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邀請團隊協(xié)作;友善提醒
2、準備體育用具
除了削鉛筆,還得準備體育用具,北京霧霾時間多,學校老師發(fā)明了不少可以在教室和走廊進行的體育活動,包括響板操扔沙包等等,這些都得頭一天放進書包的體育用品格;
能力小結(jié):事物分類,空間規(guī)劃安排
3、準備第二天的課本
她自己按老師的提議,叫我們打印課程表貼起來,她對照著放第二天的課本進去。
能力小結(jié):按計劃按步驟做事情,有條不紊。
4、準備自己和好朋友的課外讀物
他們學校每天午飯后半小時不能睡覺不能聊天,只許看自己帶來的課外書,一名小干部負責在講臺上監(jiān)督檢查。她就用這每天半個小時,一年看了近20本書,約100萬字,閱讀量可謂恐怖。因為我的工作原因,家里童書多,她跟我一樣是個分享癖,會按照好朋友的口味給她們帶書,每天都要背去四五本,比課本占的地方還多,但她樂此不疲。
能力小結(jié):選擇能力和影響能力
5、音樂課帶樂器,美術(shù)課帶美術(shù)用具,星期一穿校服
樂器和美術(shù)用具這兩樣一般放不進書包,經(jīng)常忘記帶,后來她貼了個紙條在大門背后,提醒自己:口風琴帶了嗎?彩筆帶了嗎?
最近光榮加入少先隊后,還增加了:紅領巾帶了嗎?隊徽帶了嗎?
另外星期一要升旗,所以一定要記得穿校服。
能力小結(jié):統(tǒng)籌安排,慎密周到
6、飯盒餐具牛奶
這個本來是奶奶給準備的,最近奶奶回老家快活了,我這當媽的忘記得很厲害,小丸子差點用手吃過一次飯之后,再也不敢把這個需要責任感的任務交給我這馬大哈媽媽了?!笆裁炊嫉梦矣H自來,不然就會出問題……”小丸子總結(jié)說。
能力小結(jié):責任感
為了收拾書包,小丸子同學分配過書包的空間,畫過任務分解圖表,寫過提醒告示,還安排過其他人員的工作——收拾書包這件小事,大多數(shù)由等得不耐煩的家長完成代勞,但如果由孩子親自來做,其培養(yǎng)的處理任務的能力,恐怕比做同樣時間的作業(yè)效果好多了吧。
我有位朋友,最近招了一個員工,看學歷和履歷很好。但實際工作中才發(fā)現(xiàn),這個人根本沒有獨立處理事物的經(jīng)驗和能力,連最基本的工作都處理不好。所以,試用期已過肯定不會錄用。
我們過去都是所謂“一勞永逸”的模式,也就是說,一個工作干到老,一個城市待到死。那么,自然“敲門磚”就很重要要,因為只要敲進去了,就萬事大吉了。
但是,要知道時代已經(jīng)變化了,公務員也好,國企也好,外企民企也罷,都不會給你一個所謂的“全部的保障”。那么,能力的體現(xiàn),才是最為核心的價值。不能帶來價值的人,就算敲進了門,也最終會被淘汰掉。
我曾經(jīng)在朋友圈里面做過一個小調(diào)查,問哪些書是真正讓你受益終生甚至改變你的命運的,我的很多朋友,尤其是大企業(yè)高管都提到了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其中一位朋友留言到:十幾年前在連續(xù)多年獲得“最佳雇主”稱號的美國公司工作,7習慣是所有員工的必修課,不光是讀書,每個員工都需要脫產(chǎn)上課。我的直接上司甚至是柯維公司的認證授權(quán)講師。毫不夸張地說,這本書塑造了我的職場習慣:積極主動、雙贏思維、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雞蛋從外往里打破,只會雞飛蛋打;雞蛋從里往外打破,就是新生。讀一本好書,從里而外地改變自己,積聚內(nèi)心的力量,讓自己的正向影響圈越來越大。
寫到這里看來,收拾一只書包,洗一次碗,整理一個衣柜……這些看似跟學習無關(guān)的事務家務,如果能夠貫徹7習慣的一些做法和思維,不但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對于將來工作和安排家庭生活都是非常受益的,用受益終身來說一點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