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們對短視頻app的依賴越來越強了,在公共場所,不論老少,大家猶如默契般,全都低著頭滑動著屏幕。
根據去年CNNIC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8.88億。
其中,青少年用戶的數量不容小覷。正當大人越來越難以放下手機時,猛然發(fā)現,孩子們也正在被短視頻深深吸引。而在這背后,藏著很多父母看不見的“憂慮”。
1
常刷短視頻,對孩子的大腦影響明顯
成年人其實是最懂得短視頻是如何掠取我們注意力和時間的。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短視頻一刷就停不下來;本想拿起手機玩一會,一看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個鐘頭;越刷手機越無聊,越無聊卻越想刷......
這就是短視頻的“魅力”所在,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就能輸出趣味性強、互動性強、簡單直白的內容,配上節(jié)奏動感的各種神曲,我們很容易深陷其中,更別提未成年的孩子。雖然一定程度上刷短視頻對孩子無害,但如果時間過長,就會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產生負面影響。
具體的影響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神經和記憶變得緩慢和遲鈍;認知能力受到限制;影響語言、讀寫等學習能力......
作家伊麗莎白·基爾比在《限屏教育》一書中就曾經寫道:“從出生到5歲,孩子的大腦神經元建立了大量的連接和神經通路,速度是5歲以后的兩倍。
之后神經連接得到修整,經常使用的通路得到鞏固,少使用的那些則逐漸消失或者被“剪除”。假如孩子總是重復做一件事。
如花時間上網,他們唯一得到加強的那部分通路便是和數字活動相關的,而那些支持未來學習的神經連接則無法得到足夠深廣的建設。”
孩子所處環(huán)境中的種種經驗都在塑造著他們的大腦,而大腦也是“用進廢退”。當孩子習慣了獲取信息的方式簡單直接,少了獨立思考,大腦發(fā)育也會受到影響。而且長期刷短視頻,也容易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精神萎靡。時間久了,這種傷害很難彌補。
2
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短視頻APP上,有個非常明顯的按鈕:點贊,只要點擊這一顆紅心,就會有動態(tài)效果跳出。
留言區(qū)的互動更是將天南地北的兩個人聯系在一起。所以短視頻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孩子的社交需求,還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身份構建和展示自我。
生活中,很多小孩都非常關注自己的粉絲數、點贊數和留言回復,這是他們被認可的一種方式。
然而,這種網絡世界的兒童社交卻令人擔憂。因為它終歸不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地溝通,沒有輕快的語調,沒有對別人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的觀察,更沒有對他人情緒的即時解讀,這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發(fā)展的幫助很有限。
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始終要鼓勵他們面對面地與人交往。
正如美國作家亞當·奧爾特在《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中提到:“自然交流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在自然環(huán)境里跟其他孩子多相處,比用1/3的時間守著發(fā)光的屏幕,讓孩子們在一項能提升社交互動質量的任務上表現得更好?!?/strong>
曾經也有研究顯示:過多的屏幕時間會阻礙語言、社會和情感的發(fā)展,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觀察力、同理心、認識自己的方式及人際關系。過多的屏幕時間,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因為沉迷網絡,孩子沒有學會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在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屢屢碰壁或倍感壓力——>更想逃離現實,對網絡的依賴加劇——>面對面的社交變得更少——>加劇了孩子的社交上的無能力。
而且網絡社交充滿了迷惑性,對于單純天真又沒有辨別能力的孩子來說,始終藏著潛在的危險。
3
內容不可控,容易誤導孩子
短視頻的誘惑之一,是手指下滑時,人們很難猜得出下一個視頻的內容。這也意味著我們并不知道,孩子拿著手機刷視頻的十幾、二十分鐘里,到底接收了什么樣的信息。
在短視頻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內容五花八門,很多成人化的內容,孩子動動手指就能接觸到。有的人為了賺取流量,拍攝視頻的方向盡量選擇吸眼球之事,比如炫富、惡搞、高難度危險動作,或者是片面剪輯,傳播不實信息。這些信息對于成年人來說應接不暇,未成年的孩子更是深受其影響。比如有的孩子模仿短視頻里的內容,有的孩子接觸負面和偏見的信息,很容易被引導
。一位家長就曾經留言道:小兒子才4歲,已經會拿著手機刷視頻看,甚至已經開始模仿里面的一些動作。
短視頻平臺的內容是不可控的,父母完全沒辦法真正地做到無害篩選。
而且,短視頻APP里的推送,是根據算法來定向推送的,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某一領域的內容,那么平臺就會一直推送類似的短視頻。如果是科普、教育等優(yōu)質內容,影響不大,但如果是低質內容,不僅容易形成信息繭房,還會不知不覺中扭曲孩子的價值觀。
4
讓孩子失去對文字閱讀的興趣
有位家長最近曾經很苦惱:他給孩子精挑細選了很多書,可孩子卻怎么也讀不下去,就喜歡拿著手機刷視頻。這種情況時有發(fā)生。習慣了刷手機的孩子,就算給他再有趣的繪本,不等幾分鐘,他還是會跑過來要手機。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刷短視頻時的短暫快樂,讓孩子的大腦神經逐漸適應,為了重復這種感覺,他很容易刷得停不下來,書籍和玩具并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另一方面,短視頻傳遞的是片段信息,即使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個知識點都可以被濃縮成幾分鐘的短視頻,搭配圖片、視頻以及配樂,視覺加上聽覺的高強度刺激,引發(fā)大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書里面最有趣的內容,孩子總能即時滿足。正處于發(fā)育中的兒童大腦習慣于這種快節(jié)奏的信息傳送方式,他就很難沉下心去深度學習一些枯燥的知識。
畢竟,真實世界的文本閱讀,不僅緩慢、費時,還需要極強的專注力。
所以很多對短視頻“上癮”的孩子,在短期內也很難對閱讀有熱情。因為孩子嫌閱讀獲取信息的速度太慢了,需要他們付出時間與努力,閱讀之初就會表現出浮躁。短視頻刷多了,孩子就失去了原有的專注和興趣,深度閱讀的習慣很難培養(yǎng)起來。?
今天說了這么多,并不是在勸大家在短視頻這個問題上“一刀切”,畢竟短視頻,本質也是信息的傳遞。只是想提醒大家,現在的孩子所處的時代,每一天都在迎接新的變化,他們出生沒多久就開始接觸互聯網,這是時代的進步,但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
預防短視頻沉迷的問題上,我們要盡量做到三點:
第一,不要過早地把手機丟給孩子讓他自己刷;孩子6歲前,盡量避免孩子單獨使用手機,一些必要的短視頻,可以先下載,再來給他看;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協商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
第二,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大人要避免長時間刷手機,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如果我們對短視頻抱有極大興趣或者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孩子很難不受影響
;第三,放下手機,多給孩子真實的陪伴,帶孩子體驗真實的生活,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句話說得好:“照顧孩子就像照顧花園,做父母就像做一個園丁。”父母雖然無法控制孩子的成長的種種變化,卻要提供一個充滿愛且安全、穩(wěn)定的保護空間,讓孩子得以健康成長。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