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小結
有很多家長感到很困惑:為什么自己的孩子小學成績非常好,到了初中就滑坡了呢?難道是小學成績有欺騙性嗎?
確實,有的孩子小學成績存在某種欺騙性。這種欺騙性來源于三個方面:
第一,小學階段的考試內(nèi)容相對簡單
第二,孩子過去的學習方法難以應付更為復雜的學習內(nèi)容
第三,初中也是孩子厭學情緒高發(fā)期
那么,想要減少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父母在小學階段可以做哪些努力呢?
01
01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主要關注以下5點:
1.預習和復習很重要,形成預習—聽講—復習—作業(yè)—總結的學習流程;
2.做完作業(yè)要細心檢查;
3.做好時間管理,讓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學習;
4.培養(yǎng)孩子在學習中勤于觀察、思考的能力;
5.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02
02
輔導孩子作業(yè),要以自主學習為最終目的
家長對孩子的輔導,只是階段性的,一定要在這個有限的時間里,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03
03
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家長要放棄急功近利,讓孩子看到完整的學習世界,建立起與學校、老師、同學的良好關系,逐漸找到面對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
成績不是小學教育的唯一目的,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比成績更加重要。
課后作業(yè)
思考一下:
1. 你的孩子有沒有出現(xiàn)小學成績好,初中成績滑坡的現(xiàn)象?
2. 你是否在孩子小學階段幫助孩子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3. 您認為在孩子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什么?
知識拓展
孩子的學習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但并非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好的學習成績。
于是,家長鉚足了勁,想盡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每天盯著孩子不說,甚至還不惜花重金找老師補課,結果卻不如人愿。
那是不是孩子成績不好,就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提高呢?當然不是。
《培養(yǎng)孩子認真學習的能力》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希望,它告訴我們只要孩子有認真學習的能力,就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
01
01
學習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孩子學習不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自我設限、基礎知識不牢、孩子有多動癥、記憶力不好等等,所以他們表現(xiàn)得不愛學、不會學。
但從根本上講其實是浮躁。
因為浮躁,他們經(jīng)常心不在焉,淺嘗輒止,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專注,胡思亂想,靜不下心來,沒有耐心認真做完一件事情。
浮躁的孩子在學習上會有五種表現(xiàn):
01.
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在學習上,一旦認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懂,學習的過程都會停止。浮躁的孩子會輕易地覺得自己懂了,從而導致學習半途而廢。
有的孩子聽課后會說“差不多、好像會了”,其實“差不多”就是“差得多!”“好像會了”就是“肯定不會!”
02.
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很多孩子在看書時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地翻幾頁就算是看過了,沒有真正深入看書。
比如在課前看書,也就是預習時,他們不會去思考,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什么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么啦?也不會有意識地去預測,為什么要講這些內(nèi)容?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在課后看書時,不會再繼續(xù)尋找諸如近期所學的課程內(nèi)容體系是否明確?本節(jié)課與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點有什么聯(lián)系?接下來應該學習什么等問題。
03.
題目拿過來或者沒看清條件就做
孩子很多時候在看到題目時,不仔細審題就急于動手,等到題做錯了才恍然大悟:哦,有個條件沒看到。
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拿到題目時,要先把題目看清楚,明確地寫出已知、求證或求解,然后再做:
這個題目考什么知識點?給出的直接條件充分嗎?有什么隱含條件?……
只有看清題目,審清條件,做題才會有把握。
04.
做完題或者沒檢查好就上交
很多孩子題目做完就交卷,根本就不檢查,有些很明顯的問題,盯著看半天也看不出來。
05.
發(fā)現(xiàn)題做錯了,以為粗心不改正
題目做錯了,認為是粗心做錯了,不會下決心改正,也就不可能真正改掉錯誤。
因為有這些表現(xiàn),浮躁給孩子帶來了三種危害:學的時候?qū)W不會;考的時候考不出;錯的時候改不了。
而這三種危害,注定了孩子不會有一個好成績,所以,要想孩子學習好,就要消除浮躁,培養(yǎng)其認真的能力。
02
02
培養(yǎng)孩子認真的能力
我們都認為認真是一種態(tài)度,孩子不認真時,就說孩子學習態(tài)度不好,讓孩子端正態(tài)度,結果發(fā)現(xiàn),怎么講都沒有用。
實際上,認真是一種能力,需要長期培養(yǎng)才能擁有。
01.
認真是能力,不是態(tài)度
孩子不認真,是沒有認真的能力,不是態(tài)度不好。
書中有一個案例:
老師:期中考試考了多少分?
學生:六十來分。
老師:你覺得你會做的題目有多少分?
學生:差不多80~90分吧。
老師:會做的題目是80~90分,為什么只得了六十來分?
學生:粗心唄。
老師:那么上一回有沒有粗心?
學生:也有。
老師:是不是從小就是粗心長大的?
學生:嘿嘿,好像是吧。
……
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通常會說:“粗心了吧,下次認真點!”
這句話可以解釋為“你是粗心做錯的,不用傷心,不要在意,你很聰明,繼續(xù)錯下去吧!”
這樣,孩子就會在持續(xù)的粗心中犯錯,還認為:“都是因為太粗心了,如果我態(tài)度認真一點就不會出錯了!”
實際上,孩子會做的題目做錯了,是因為沒有認真的能力,這時候,需要改變的是孩子的認真水平。
每次出錯時寫出錯誤分析報告,題目必須重做,直到一次性做到滿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徹底改掉所謂“粗心”的毛病,從而鍛煉出認真的能力。
02.
認真的含義
1
認真的能力之一表現(xiàn)在精心。
就是在做的過程中保持全神貫注。
2
認真的能力還表現(xiàn)在精進。
也就是做事的過程中精益求精。
這不僅代表能關注以前關注不到的細節(jié),做到以前做不到的精細。
還包括現(xiàn)有的能力發(fā)揮到了極致后,可以去解決沒有把握的知識點;或者是某個知識點上沒有掌握的難點。
更包括每次學習能盡可能快地進入比較好的學習狀態(tài),并在臨界點狀態(tài)上保持長時間的學習。
3
認真的能力還有第三個表現(xiàn)是精湛。
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次性把一個題目做到“學會”的能力,只要會做的題目就一定要得滿分。
無論有多么好的學習方法,要執(zhí)行方法都要有認真的能力,可以一次性把一件事情做到頂峰,達到精湛的程度。
03.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認真的能力
培養(yǎng)孩子認真的能力,就是從生活中每項細小的工作開始,每次都專心致志,并做到最好。
主要有兩方面:
1
攝心方面:慢下來,保持專注
做事情的時候,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情中來。
比如,吃飯的時候,全心地吃飯;喝水的時候,全心地喝水;走路的時候,全心地走路……
孩子不能做到專注,一是因為會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在聽課時,受到周圍同學小動作的影響;
一是因為自身會產(chǎn)生煩躁的情緒,比如等人時,認為等待的時候不做些什么,就是在浪費時間。
?
我們要傳遞一個理念給孩子:保持心的平和和沉靜比做很多事情更有意義。
2
做事方面
在做事方面培養(yǎng)認真的能力可以分五個步驟。
第一步,明確目標
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訂立目標。
比如,如果孩子學習一直不好,出現(xiàn)了厭學情緒,臨近中考了,他根本不學習,非常消極。
這種情況下,目標就不是考上什么高中,而是先幫孩子平和地度過中考,讓孩子平和地生活。
第二步,確定達到目標的標準
問問自己,達到目標的標準有哪些?
比如,我們想要孩子成才,那么,人才的標準是什么?具備哪些條件才是理想的人才?
第三步,拿出操作步驟
要確定做什么一定能達到所要求的標準。是“一定”,而不是“可能”。
比如:
可可做完一道題,老師讓她好好檢查一下。
可可看了一遍說:“沒問題了?!?
老師問:“你是怎么檢查的呢?”
可可說:“我看了幾個式子、計算都沒有問題?!?
這時,老師說:“首先,你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一個公式一個公式地去對應。看計算有沒有出錯,前因后果、對應關系有沒有對應上,上一步與下一步之間的關系,你能講明白嗎?有沒有寫出來?”
這樣分析完,可可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原來我每次認為自己做對的題目,都會在最后出點兒差錯?!?
第四步,用簡單有效的操作方法達到所要求的標準
要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還有更簡單、更有效的方法嗎?怎樣一次性達到標準呢?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如何幫助孩子解決作業(yè)慢的問題?
(1)問題是什么
一位媽媽反映,孩子寫作業(yè)慢,媽媽答應孩子完成作業(yè),10點之前可以玩電腦。
但孩子努力幾次后仍然沒能在10點前完成作業(yè),寫作業(yè)就沒有動力了。
這里的問題是,孩子能力不足,做不到家長提出的要求,需要幫助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過了一個多月,孩子作業(yè)完成的質(zhì)量和速度都有了提高。
但隨著課本知識的深入和量的加大,作業(yè)本上的錯誤開始出現(xiàn),不會做的題目也漸漸多了起來。
一問才知道,孩子有很多基礎知識都沒理解透。
這就需要家長拿出具體措施,幫孩子提高學習能力,以勝任其學習。如果家長做不到,可以請老師幫助。
這時,孩子寫作業(yè)慢的問題依然存在,我們需要進入第三步:
(3)觀察原因
經(jīng)過幾次觀察,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在寫作業(yè)時做小動作,有時思想開小差,快9點才開始認真寫作業(yè)。
媽媽意識到,因為知識掌握不牢,孩子沒有能力做好作業(yè),這時批評孩子不認真,是沒有用的,只有解決了學習能力問題之后,再談態(tài)度問題。
(4)針對孩子的喜好給予獎勵
過后,媽媽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況告訴了孩子,于是有了下面的談話:
媽媽:我明天開始陪你寫作業(yè),我不打擾你,在你房間里看書,行嗎?
孩子:要是我開小差了,你提醒我,不能說我!
媽媽:好,我怎么提醒你呀?
孩子:你舉手,你一舉手我就知道了,如果不知道,你再提醒我!
媽媽:好,這樣省出的時間你可以用來玩電腦!
孩子吃驚地說:真的嗎?那太好了!
就這樣,慢慢地,孩子寫作業(yè)的速度開始出現(xiàn)明顯提升。
這說明,家長提出了一個孩子可以做到的操作,并給予孩子喜歡的獎勵,效果就會很好。
(5)進一步改進
媽媽以前規(guī)定孩子10點玩了電腦再去做數(shù)學和英語練習。發(fā)現(xiàn)孩子玩完游戲后太累,沒有做數(shù)學和英語練習。
媽媽建議孩子:“你還是把數(shù)學和英語練習寫完再玩電腦吧,時間可以延長到10點半!”
孩子剛開始不同意,媽媽就沒有堅持。
結果,孩子主動先寫完作業(yè),再玩電腦,孩子的作業(yè)速度大大提高,而且不斷突破!
也就是說,家長在給孩子增加砝碼時,不要著急,要學會以退為進。
第五步,反思并改進
分析孩子每次做事情的情況,看是否發(fā)揮出了現(xiàn)有的最高水平。
如果沒有,必須重新操作,直到一次性做到自己能力的頂峰為止??梢圆粫?,但會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這樣一套步驟下來,孩子慢慢就會對認真有進一步的認識,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認真帶來的好處,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孩子認真的能力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作為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認真能力。
家長要學會跟孩子溝通,接納孩子的現(xiàn)狀;教會孩子好的學習方法,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并不斷地鼓勵孩子;要在逐漸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成為孩子信任的、喜歡的成長伴侶。
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才會接受家長的幫助,成績才會不斷提高,越來越自信。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