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科。都說假期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如何利用好寒假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呢?寒假伊始,特邀滬上中考語文研究專家鐘雨人老師為大家傳授語文能力提升方法。趕緊學習、收藏、分享給身邊的學生吧。
打牢語文學習的“底子”
鐘雨人
明了了語文王者地位后,更多的家長不斷在詢問,如何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實施“雙減”后,更多的學生變得急切:“怎樣提高我的語文水平啊?”
對這個問題很難一概而論,但總得有一個基本的指向和方法吧。竊以為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而其中的關(guān)鍵點是打好提升語文學習的“底子”。那哪些屬于語文學習的“底子”呢?
1
背誦名篇:打牢文化的底子
《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240篇,包括中國古代、現(xiàn)當代和外國優(yōu)秀詩文,具體篇目可由教科書編者和任課教師推薦,其中推薦古詩文背誦篇目120篇。目前上海使用的部編版“五·四學制”教材中,除詩歌外,也有一些短篇散文。這些詩文要求學生熟讀背誦,以培育對傳統(tǒng)文化及漢語美感的體認,增加語言和文化積累。
從初中使用的教材來看,它主要選取課程標準推薦的誦讀篇目。我們還可以再聚焦一下,從“評價指南”角度來縮小一下背誦的范圍。最新的《2022年上海市初中語文課程終結(jié)性評價指南》(初稿)中明確了考查范圍,涉及教材誦讀篇目61篇,分為三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古詩詞篇目”,共24篇,都需要背誦和理解;第二個部分是“古文篇目”,共26篇,其中13篇需要背誦;第三個部分是“古詩詞誦讀篇目”11篇,僅考查背誦默寫。(具體見下表,僅供參考)這樣,要求背誦的篇目總量是48篇。這三個部分的學習要求也是不一樣的?!肮旁娫~誦讀篇目”僅需背誦即可,“古詩詞篇目”要上升到理解(大意、中心和作者情感)層次,“古文篇目”更要提高到鑒賞和評價層次。
因為是“底子”,所以學習策略的選擇上,可以采用拓展和提高的學習策略,非背誦篇目可以提高到背誦要求,“古詩詞篇目”可以提升到鑒賞層次,“古詩詞誦讀篇目”可以提高到理解層次甚至鑒賞層次;還可以采用提前學習策略,完成本年級學習任務(wù)后可以自主提前進入高一年級內(nèi)容的學習。
古詩文課內(nèi)篇目(★為默寫篇目)
|
古詩詞篇目
|
古文篇目
|
古詩詞誦讀篇目
|
六年級
(上)
|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
★伯牙鼓琴/《呂氏春秋》
|
|
★江南春/杜牧
|
書戴嵩畫牛/蘇軾
|
六年級
(下)
|
★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
|
學弈/《孟子》
|
★回鄉(xiāng)偶書(一)/賀知章
|
★竹石/鄭燮
|
兩小兒辯日/《列子》
|
七年級
(上)
|
★觀滄海/曹操
|
陳太丘與友期/《世說新語》
|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陸游
|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
★《論語》十二章
|
|
狼/蒲松齡
|
|
穿井得一人/《呂氏春秋》
|
七年級(下)
|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
孫權(quán)勸學/《資治通鑒》
|
★泊秦淮/杜牧
|
★望岳/杜甫
|
賣油翁/歐陽修
|
★游山西村/陸游
|
★陋室銘/劉禹錫
|
|
★愛蓮說/周敦頤
|
八年級(上)
|
★野望/王績
|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
★黃鶴樓/崔顥
|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
★渡荊門送別/李白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
愚公移山/《列子》
|
★飲酒(其五)/陶淵明
|
|
★赤壁/杜牧
|
|
八年級
(下)
?
|
★關(guān)雎/《詩經(jīng)》
|
★桃花源記/陶淵明
|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
★石壕吏/杜甫
|
★小石潭記/柳宗元
|
★送友人/李白
|
★賣炭翁/白居易
|
北冥有魚/《莊子》
|
★卜算子·詠梅/陸游
|
|
★雖有佳肴/《禮記》
|
九年級
(上)
|
★行路難(其一)/李白
|
★岳陽樓記/范仲淹
|
★無題/李商隱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
★醉翁亭記/歐陽修
|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
|
九年級
(下)
|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
★魚我所欲也/《孟子》
|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陳與義
|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辛棄疾
|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
★別云間/夏完淳
|
★過零丁洋/文天祥
|
曹劌論戰(zhàn)/《左傳》
|
|
出師表/諸葛亮
|
2
掌握知識:打牢閱讀的底子
語言文化知識是能力形成和素養(yǎng)構(gòu)成的最基礎(chǔ)的部分。其中的語法知識和修辭知識更是學好語文的核心知識,不可不知,不可不會。不僅要知、要會,更重要的是能靈活運用。
為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或把握母語自身的特點,目前教材中以“補白”的形式,安排了一些必備的知識短文。這些知識的呈現(xiàn)不刻意追求系統(tǒng)性,而是與閱讀和寫作教學結(jié)合,突出學以致用。特別是課程標準中附錄的《語法修辭知識要點》,大多有計劃地安排到了相關(guān)聯(lián)的教學內(nèi)容中。這些短文多用課文中的例子,突出基礎(chǔ)性,語言簡潔、生動、好懂,貫徹了“隨文學習”的思路,便于讓學生了解必要的語言文化知識。
???
?初中教材中涉及的語言知識主要有:
1.詞語:詞義分類——同義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詞語的感情色彩、詞義和語境、恰當使用關(guān)聯(lián)詞語;
2.句子:詞類的劃分——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和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短語(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補充短語)、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句式(句子的語氣: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單句和復(fù)句(并列、承接、遞進、選擇、轉(zhuǎn)折、因果、假設(shè)、條件)、修改病句(語序不當、成分殘缺、雜糅、搭配不當);
3.修辭: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擬(擬人、擬物)、排比、夸張(擴大、縮小、超前)。
這些語言知識主要分布在七至九年級(上冊)中。(具體見下表)平時學習時要特別注意三點:
第一點是要正確理解“隨文學習”,避免不見森林。在知識學習中,既要聯(lián)系課文學習加深理解,又要前后聯(lián)系(打通年段)加以整體掌握。由于是隨文學習,所以這些知識的安排很有針對性,與單元課文聯(lián)系緊密以利于學習。這種“散點分布”,在利于某個知識點的學習的同時,也容易造成知識間的隔斷。因此,學習時要注意從年段和學段的角度加以整體觀照,以利于相對“系統(tǒng)”掌握。
第二點是要準確把握“知識范圍”,避免固步自封。教材中的“知識卡片”只是語言知識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學習時不能局限于此、止步于此。比如修辭知識,教材中只是介紹了比喻、比擬、排比、夸張這四種,而原有2021年“評價指南”中“知識內(nèi)容”要求掌握“9修辭方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設(shè)問、反問”六種,教材“補白”介紹少了“設(shè)問、反問”兩種,而且比擬與擬人也有差異。從課程標準“附錄3:語法修辭知識要點”中?“5.常見修辭格: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fù)、設(shè)問、反問”的規(guī)定內(nèi)容來看,又多了“對偶、反復(fù)”,第二種是“擬人”。而2022年評價指南卻沒有明確的考查要求。這怎么辦?建議應(yīng)該“從寬”,學習時要掌握八種修辭方法(第二種是“比擬”)。
第三點是要突出重點“學以致用”,避免為學而學。學習知識時,不要架空知識、虛化知識,要與課文學習結(jié)合起來,要與一定的閱讀訓練結(jié)合起來,在具體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運用中加深理解并予以鞏固。
部編教材“語言知識卡片”表
年級
|
知識點
|
?
?
?
?
?
?
?
?
?
?
七年級
|
?
?
?
?
?
?
?
上
冊
|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
比擬:擬人、擬物
|
名詞:人、物、抽象的事物、時間、方位
|
詞義和語境:單義詞和多義詞;根據(jù)上下文確定多義詞在文中的具體意義
|
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
|
動詞:動作行為、心理活動、發(fā)展變化;表示可能、應(yīng)該、意愿;表示動作趨向;表示判斷“是”
|
同義詞(近義詞):詞義輕重的差別;用法或搭配上的區(qū)別;所指范圍有差別;集體和個體的不同;語體風格上存在差異
|
詞語的感情色彩: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
|
形容詞:表示狀態(tài)、性質(zhì)、顏色、形狀
|
反義詞:意義完全相反或相對(構(gòu)成對比、映襯,從而使句子具有更為鮮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強的說服力)
|
數(shù)詞和量詞:確數(shù)、概數(shù)、序數(shù);表示單位:事物、度量衡、動作行為
|
代詞:人稱代詞(人、事物)、指示代詞、疑問代詞
|
?
?
?
?
?
?
?
?
?
下冊
|
副詞:一般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邊,起修飾、限制作用,表示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或語氣等
|
介詞:跟名詞或代詞結(jié)合在一起組成短語,表示對象、方向、地點、時間、比較等
|
連詞:起連接作用的詞,表示并列、轉(zhuǎn)折、選擇、遞進、條件、因果等關(guān)系
|
排比:就是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的三個或更多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表達效果:表達更通暢,有氣勢,有節(jié)奏,情感很強烈。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用排比說理,可以把論點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
|
嘆詞和擬聲詞: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yīng)答等。擬聲詞:是模擬事物聲音的詞。
|
助詞(一)是起輔助作用的詞,不能單用,沒有實在意義。分為結(jié)構(gòu)助詞、動態(tài)助詞和語氣助詞。
結(jié)構(gòu)助詞主要有“的、地、得、所、似的”。
|
助詞(二)
動態(tài)助詞包括“著、了、過”,附著在動詞的后邊,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
語氣助詞主要包括“了、嘛、啦、嗎、呢、吧、啊”等,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或感嘆等語氣
|
短語(也稱“詞組”)。從結(jié)構(gòu)上說,短語主要包括: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和補充短語。
并列短語由兩個或更多的名次、代詞、動詞后形容詞組成,詞和詞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一般沒有輕重主次之分。有的直接組合,有的則靠連詞組合在一起。
|
偏正短語:由結(jié)構(gòu)助詞“的、地”把詞連接起來組成的短語就屬于偏正短語。有定中關(guān)系的偏正短語和狀中關(guān)系的偏正短語。
|
主謂短語:先出現(xiàn)一個被陳述的對象,然后陳述這個對象的動作行為、性質(zhì)特征等,都屬于主謂短語。
|
動賓短語:前邊是動詞,后邊是受動詞支配的賓語,二者構(gòu)成動賓關(guān)系,稱為動賓短語。
|
補充短語:“得”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邊時,常常引出補充性成分,“得”就成為這類補充短語的標志。
|
?
?
?
?
?
八年級
|
?
上冊
|
夸張:擴大、縮小、超前
|
句子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
句子的主干:主語、謂語、賓語
|
句子的語氣(一):陳述句、疑問句
|
句子的語氣(二):祈使句——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命令、請求、催促、勸說);感嘆句——表示某種感情
|
?
?
下冊
|
語序要合理
|
句子結(jié)構(gòu)要完整:缺少句子成分
|
句式不要雜糅
|
句子成分搭配要恰當:句子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實質(zhì)上是語義的搭配關(guān)系。語義的搭配既要合乎事理,又要符合語言習慣,才能正確地表達思想。
句子成分的搭配,包括主干的搭配、修飾語和中心語的搭配等。檢查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當,也可以采用“提取主干”的方法。
|
?
?
?
?
九年級
?
?
|
?
?
?
?
?
上冊
|
單句和復(fù)句:復(fù)句類型——遞進、承接、并列、選擇、轉(zhuǎn)折、因果、假設(shè)、條件
|
遞進復(fù)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個更進一層
承接復(fù)句:各分句有先后相承的關(guān)系
|
并列復(fù)句:幾個分句是并列關(guān)系,沒有主次之分,或表明一正一反兩方面的情況,或說明一件事情的幾個方面,或敘述相關(guān)的幾件事情
選擇復(fù)句:各個分句分別敘述一種可能的情況,表示從中選擇一個
|
轉(zhuǎn)折復(fù)句:表示后一分句轉(zhuǎn)而陳述與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對的意思
因果復(fù)句:前后是因果關(guān)系
|
假設(shè)復(fù)句:表示假設(shè)某種情況發(fā)生會出現(xiàn)怎樣的結(jié)果
條件復(fù)句:表示滿足某種條件的話會出現(xiàn)怎樣的結(jié)果
|
恰當使用關(guān)聯(lián)詞語:可以使語義表達更清晰,語句更順暢。
使用不當:(1)搭配不當;(2)誤用;(3)缺少或濫用
|
3
精讀經(jīng)典:打牢思想的底子
古今中外經(jīng)典名著,是文學的底子,更是思想和精神的底子,必須打牢。????課程標準提出“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并要求義務(wù)教育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0萬字。除了教科書涉及的教讀和自讀課文,課外自讀主要強調(diào)整本書閱讀,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有機延伸和有效補充。
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每冊設(shè)置了“名著導讀”的板塊,主要選取課程標準推薦書目中的篇目,安排有必讀的14部名著和選讀的28部作品(具體見下表),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和興趣。其中有課程標準推薦閱讀篇目,詩歌散文作品有魯迅《朝花夕拾》、《艾青詩選》,長篇文學名著有吳承恩《西游記》、施耐庵《水滸傳》、老舍《駱駝祥子》、笛福《魯濱遜漂流記》、夏洛蒂·勃朗特《簡·愛》、高爾基《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此外,教材編寫者推薦篇目有《儒林外史》。對于課程標準要求“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爾納的系列科幻小說,各類歷史、文化讀物及傳記,以及介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等”,教材予以確定的篇目有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里》、《傅雷家書》、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法布爾《昆蟲記》。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評價指南對“綜合運用”做了較大的調(diào)整,增加了名著閱讀的考查:“3.2 能根據(jù)設(shè)定的情境或結(jié)合教材中規(guī)定的名著閱讀篇目,完成相關(guān)閱讀、表達任務(wù)。”這讓名著閱讀有了“任務(wù)驅(qū)動”的意味,要求學生平時加強對經(jīng)典作品的熟讀精思,以真正打好文學和思想的底子。
閱讀經(jīng)典名著要注意三個方面:
1
一是主動對接。課外閱讀以經(jīng)典為主,可以使學生打破時空的界限,與文學大師、思想大師和科學家進行心靈溝通和生命對話,感受偉大心靈的搏動,提升精神境界,為終身發(fā)展奠定牢固的基礎(chǔ)。因此,在主觀上我們要增強“我要讀”的意識,力求沉浸文本,積極與作者對話,與書中人物對話,甚至化身書中角色,更好體會人物的情感,把握作品的精髓。
2
二是講究策略。在這個板塊中,教材除了介紹某部書的內(nèi)容之外,還以該書為例,談了某一種閱讀方法或某一類書籍的閱讀策略,意在解決如何讀好一本書或某一類書的問題,更好地掌握讀書方法,并增加學生讀書的興趣。比如“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中就介紹閱讀經(jīng)典的方法,要提升對閱讀名著的認識:讀經(jīng)典作品,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感受和經(jīng)驗,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許多人生問題,更利于文化積累,讓自己的思想與大師們聯(lián)網(wǎng)接軌;同時閱讀時要講求方法,比如要耐心閱讀,可以查閱作者傳記資料或相關(guān)評論,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況以加深理解,還可以觀看相關(guān)的影視作品,注意課內(nèi)外學習的溝通。閱讀時要按照教材的要求和指導去讀,可以收獲更豐。
3
三是留下痕跡。既是指留下顯性的痕跡,又是指留下隱性的痕跡。前者是指以讀書卡片、名著推薦等形式做好讀書筆記,或?qū)懽x后感等,并逐漸養(yǎng)成習慣。后者力求內(nèi)化(見前面“主動對接”部分),追求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躍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部編教材“名著導讀”一覽表
年級
|
導讀主題
|
專題探究
|
自主閱讀推薦
|
?
六年級
|
上冊
|
1.《童年》:
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
專題一:繪制人物關(guān)系圖; ???
專題二:梳理小說的情節(jié);
專題三:分析人物性格。
|
曲波《林海雪原》??
曹文軒《草房子》
|
下冊
|
2.《魯濱遜漂流記》:
張開想象的翅膀
|
專題一:梳理情節(jié); ?????????
專題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專題三:重寫或續(xù)寫故事。
|
鄭文光《飛向人馬座》;
張之路《漢字奇兵》
|
?
?
?
七年級
|
?
上冊
|
3.《朝花夕拾》:
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
|
專題一:魯迅的童年; ????
專題二: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
專題三: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
|
孫犁《白洋淀紀事》
沈從文《湘行散記》
|
4.《西游記》:
精讀和跳讀
|
專題一:取經(jīng)故事會; ?????
專題二:話說唐僧師徒; ?
專題三:創(chuàng)作新故事。
|
屠格涅夫《獵人筆記》
李汝珍《鏡花緣》
|
?
下冊
|
5.《駱駝祥子》:
圈點與批注
|
專題一:給祥子寫小傳; ????
專題二:探尋悲劇原因;
專題三:話說“洋車夫”; ???
專題四:品析“京味兒”。
|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
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
|
6.《海底兩萬里》:
快速閱讀
|
專題一:寫航海日記; ???
專題二:介紹尼摩船長;
專題三:繪制潛水艇簡易圖。
|
阿西莫夫《基地》
J.K.羅琳《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
|
?
?
?
八年級
|
?
上冊
|
7.《紅星照耀中國》:
紀實作品的閱讀
|
專題一:領(lǐng)袖人物和紅軍將領(lǐng)的革命之路; ???
專題二:關(guān)于長征;
專題三:信仰與精神。
|
王樹增《長征》
李鳴生《飛向太空港》
|
8.《昆蟲記》:
科普作品的閱讀
|
專題一:跟法布爾學觀察; ????
專題二:跟法布爾學探究;
專題三:跟法布爾學寫作。
|
卞毓麟《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
|
?
下冊
|
9.《傅雷家書》:
選擇性閱讀
|
專題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
專題二:父子情深;
專題三:我給傅雷寫回信。
|
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
1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摘抄和做筆記
|
專題一: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史; ?
專題二: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分析;
專題三:“紅色經(jīng)典”的現(xiàn)實意義。
|
路遙《平凡的世界》
羅曼?羅蘭《名人傳》
|
?
?
九年級
|
?
上冊
|
11.《艾青詩選》:??
如何讀詩
|
專題一:探討詩歌的意象; ???????
專題二:分析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
專題三:舉辦詩歌朗誦會。
|
《泰戈爾詩選》?
《唐詩三百首》
|
12.《水滸傳》:
古典小說的閱讀
|
專題一:探究《水滸傳》中的情節(jié);
專題二:為《水滸傳》人物立傳;
專題三:分析章回體小說的藝術(shù)特點。
|
劉義慶《世說新語》
蒲松齡《聊齋志異》
|
下冊
|
13.《儒林外史》
諷刺作品的閱讀
|
專題一:故事會; ?
專題二:《儒林外史》諷刺藝術(shù)探究;
專題三:續(xù)寫故事。
|
錢鍾書《圍城》
喬納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記》
|
14.《簡?愛》
外國小說的閱讀
|
專題一:探究簡?愛的形象; ?
專題二:思考愛的真諦;
專題三:欣賞與排演。
|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夏目漱石《我是貓》
|
4
堅持日記:打牢寫作的底子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而寫作能力的提高卻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既要有豐厚的生活、知識、情感、思想的積累,又要有長期的堅持不懈的練習,這需要從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寫作習慣開始。能把寫作興趣和寫作習慣結(jié)合得最好的方法,大概就是寫日記了。
小學三年級第一學期就要求“寫日記”,然而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了解日記的特點,誤會了日記的意義,肯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國文趣味》里有這樣一段話,大致寫出了日記的特點:
“有人這樣說:寫日記并不是給他人看的的大文章,所以你用不著小心謹慎的多所拘束和顧忌。你盡管大膽坦白,任性任意的寫下來就是。它幫助你記住了許多腦中裝不下的事情;它供給你種種過去生活的有趣味的回想;它使你胸中所郁塞著的惱悶、煩躁、痛苦、快樂之情,發(fā)泄出來。要緊的是要真實、體貼、忠于自己的靈魂,萬萬不要裝腔作勢,擺出一付希望垂諸后世的虛偽的面孔?!?/span>
日記的特點大概就在一個“自”字。具體來說,
一是自由。
寫作的主體是“我”自己,寫什么我決定,寫多少我自主,沒有其他讀者,沒有別人催逼,更沒有別人比較,一切都是“我的地盤我做主”。所以,建議家長不要偷看或強看孩子的日記。我嚴重懷疑眾多孩子是因此而放棄寫日記的(會心一笑了吧)。
二是自然。
它不是強求傾訴,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只要真實表達即可,即使是沒有表達的內(nèi)容,記下沒有情緒表達的原因或狀態(tài),也就是一種表達,就是一種日記。它可以切實解決“沒話可說”的障礙,真真實實體現(xiàn)“我手寫我心”的寫作原則。
三是自覺。
由于每天必寫,長此以往就慢慢形成自覺,成為當天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件事”,這有一個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而這正是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
你知道嗎,日記還有幾個不同的名稱:有人稱它為“生命史記”,有人稱它做“一天的生活”。魯迅很幽默地稱它叫“夜記”。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他寫日記大都是在深夜!
寫日記要注意什么呢?顧名思“要”,大概也是三點吧。
第一是要認真落實“寫”字,不要敷衍。
不要因為無人閱讀無人督促,就敷衍了事。既然寫了,就要態(tài)度端正,情感投入,寫出“真我”。
第二是要切實做到“日”字,不要中斷。
“日”是時間要求,不僅是寫當日真實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還要堅持每日“寫”,不間斷,逐漸養(yǎng)成習慣。
第三是要真實體現(xiàn)“記”字,不要隨意。
自然不是隨意,每日所寫的篇幅有限,這就要求“記”的內(nèi)容,不僅是真實的,更是要對當下的你甚至將來的你是有用的,哪怕是一種宣泄,也是一種有層次、有一定深度的表達。理想的高度是,把日記當做策勵自我檢討的鞭子。與另一個自我對話,改進自己,提升自己,應(yīng)該是寫日記的高境界吧。
寒假已至,打牢“底子”正當時。你,還有你們,準備起來了嗎?
(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