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幾乎可以說是家長心中的頭等大事,也是付出精力最多、焦慮苦惱最多的事情。
然而現(xiàn)實卻很殘酷,許多孩子,在學習上表現(xiàn)出各種問題,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敷衍了事;不愛學習,缺乏興趣,甚至演變成厭學的程度。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說孩子考試沒考好,拿著試卷回家,氣鼓鼓地說:“我不想學了!”
聽得他一股怒火涌上心頭,想到自己為孩子的學習熬了多少夜、操了多少心,竟換來這樣一句話,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孩子大罵了一頓:
“你學習是為我學嗎?不上學你能干嗎,出去討飯嗎!你有沒有良心······”
父子倆鬧得不歡而散,孩子對學習還是提不起勁來。
厭學情緒,很多孩子都有,程度不一,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xiàn)時,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的關(guān)愛,而不是責罵。
01
今年6月份看過一個新聞,有天凌晨,一名13歲男孩,獨自一人坐在上海1號線地鐵口前玩手機。
好心人看到后,撥打了報警電話。民警趕到后了解到,原來,男孩之前因為不想上學,被父母從蘇州送到上海開店的舅母家體驗打工生活。
結(jié)果男孩受不了舅母的嚴格管教,便在半夜趁舅母不備,直接離家出走了。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厭學,是沒吃過勞動的苦,就帶孩子出去打工、工地干活,想讓孩子及時醒悟。
也確實有一部分孩子,體驗生活后懂得了珍惜學習的時光,回歸校園,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卻是無效的。
厭學只是一個表象,一個結(jié)果,父母要做的不是針對這個結(jié)果去批評孩子、逼迫孩子,或者簡單地讓孩子通過“吃苦”來悔悟,而是去探尋孩子厭學背后的原因,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世界。
央視幾年前拍過一部紀錄片《鏡子》,里面有個叫張釗的高中生,他的父母一再堅持認為孩子輟學、不愿意學習、變壞,是因為早戀問題,所以一再從這個錯誤的方面跟孩子溝通。
當訓練營老師指出孩子不是因為早戀問題不上學時,父母同時搖頭擺手說,他肯定是騙你們的。
但事實上,這個孩子不是不想讀書,他很想讀大學:
“我不上學不是因為我談女朋友,是因為那個學校,很壓抑,已經(jīng)壓得我受不了。”
可是他向父母傾訴壓力時,父母的回應卻是:
“學校幾千人都受得了,為啥就你受不了?!?
因為父母不理解,親子間沖突越來越多,張釗多次想要自殺,想要跳樓,父親居然有點蔑視地說,他沒這個膽。還當成笑話來看。
每一個厭學的孩子背后,都有著深深的痛苦,這個痛苦,有些來自于學習上的困難,有些源自父母的高期待、高要求,也可能來自和老師、同學的關(guān)系出了問題等等。
如果家長把孩子的厭學當做成心的、故意叛逆,而說教、指責、懲罰孩子,只會加重孩子的無助感和自我否定,情況更加嚴重。
反之,當家長懷揣更多的愛和耐心,去理解孩子,走進他的內(nèi)心,幫孩子疏導情緒,給他恰到好處的幫助和溫暖的支持,才會讓孩子重新燃起希望,重拾信心,找回學習動力。
02
曾經(jīng)有位爸爸在家長會上的一番發(fā)言,給了很多家長啟發(fā)。
他是一名“差生”的父親,同樣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打過、也罵過,家中充滿了呵斥、不滿和哭泣。經(jīng)歷了很多懊悔、反思,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有了些進步。
他感慨地說:
“我切實感覺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道理,很多事情,不是他不想去做,是他約束不了自己,不是不想做好,而是欠賬太多,沒有能力趕上,他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
“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xiàn)在和將來,無論什么樣的現(xiàn)在和將來,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確實,很多孩子一開始對學習也是充滿了興趣和熱情的。
然而隨著年級的增長,知識難度不斷提升,學習上就免不了出現(xiàn)各種困難和狀況。
如果這些困難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就會打擊孩子學習的成就感。
越是不會,越是沒信心,作業(yè)和考試就會變成一種壓力,再加上老師、家長的不滿,同學之間的比較,學習變成了一種精神負擔,總是在提醒他:你不行,你很差勁。
這種挫敗感、失落感,長此以往得不到解決,就容易壓垮孩子,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
因此,家長需要多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情況,了解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及時幫助他克服,避免越積越多,導致自信心喪失。
還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比別人反應慢一點,學習能力差一點,家長需要接納孩子的特質(zhì),不盲目逼迫孩子,和別人比較;鼓勵孩子跟自己比,不斷進步,就是最好的狀態(tài)。
03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所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學校,孩子們打架斗毆、肆意撒野······然后被教育、被體罰、被謾罵,再惡性循環(huán)。
直到一位叫做馬修的音樂老師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這群“問題兒童”身上的另一種可能性。
馬修老師擯棄偏見,善待每一個學生,他讓孩子們寫下夢想,教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特別之處。
他告訴這群孩子:你值得享受寬容和善意,你值得被愛、被期待。
孩子們從這種相處方式中感受到了愛,也重新點燃了內(nèi)心的希望之火。所謂的問題兒童,也能夠唱出清亮,純凈的天籟之音。
有哲學家說:
只有愛能創(chuàng)造奇跡,如果一個人無法體驗到自身的價值,無法和他人建立好的關(guān)系,只有一個原因,他沒有感受到家庭對自己全然的愛。
當孩子在學習上面對壓力、遇到挫折、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反而是最需要父母關(guān)愛的時候,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價值感、成就感,才能重新獲得學習的積極性。
如果是學習上的困難導致的,就帶著孩子一個個查漏補缺、攻克困難,陪著他一點點進步;
如果是平時給了孩子太大壓力、教育方式不當,親子關(guān)系出了問題,家長就要多學習和反思,調(diào)整教育方式,多尊重孩子,給他足夠的自由空間,增加和孩子的陪伴和溝通,修復親子關(guān)系;
如果是孩子在學校人際關(guān)系的問題,就耐心地開導孩子,幫助他從困惑中走出來······
總而言之,治療孩子“厭學”的良藥,永遠是是來自家庭的愛、關(guān)注和鼓勵。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這樣的溫柔。
(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