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月13日教育部就發(fā)布通知,秋季開學開始,將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5+2”這一新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
離開學不到一個月了,課后服務“5+2”模式就要實行了,家長們做好準備了嗎?
01
教育部新措施
關于進一步做好課后服務工作,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到課后服務工作的主要任務概括起來就是四個方面、16個字,即“全面覆蓋、保證時間、提高質量、強化保障”。
一是全面覆蓋:各地各校要從實際出發(fā),“一校一案”制訂完善課后服務具體實施方案,確保今年秋季開學后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并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
二是保證時間: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
對家長接孩子還有困難的學生,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
三是提高質量:一方面,應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
另一方面,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最大努力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但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
四是強化保障: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意見》規(guī)定要求,完善課后服務經費保障辦法,明確相關標準,采取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
課后服務經費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課后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聘任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yè)人員或志愿者參與。同時,充分利用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資源。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共有10.2萬所義務教育學校開展了課后服務,6496.3萬學生、465.6萬教師參與了課后服務。
02
“幾家歡喜幾家愁”
這一政策的對于上班族的家長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這樣一來家長們再也不用擔心學生放學無法接送孩子的問題。
有網友說道:“這樣是對雙職工父母來說是莫大的福音,減少了一大筆課外輔導班的開支。”
但對廣大老師而言,責任任務比以往都加重了不少······
課后延時服務,對家長是好事,對老師是責任。
只要孩子沒有離開學、沒有安全到家,那老師一天就沒有結束,孩子一分鐘不到家,老師就要擔一份責任。特別是孩子的安全,是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
原來下午四時,老師就可以下班,或者做一些其它事情,現在孩子們還在學校,那就要監(jiān)護和指導孩子完成作業(yè)。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大部分的校外培訓機構“涼”了,家長們一定會把對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學校老師的身上,老師和責任任務比過去任何一個時候都重了。
課后服務“5+2”模式的發(fā)布,也引發(fā)了一番討論,“老師不是神,真的該關心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了!”
也有老師開玩笑,如果失業(yè),當外賣跑腿的肯定也不差。
老師干著教書的工作,兼任著其他的雜事,尤其是班主任。
如果是任教兩個班,有多少個學生,就會有多少個學生乘以二或三的家長找你。
學生生病了,要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家長忙時,老師要肩負起家長照顧孩子的重任;學生把作業(yè)、紅領巾、資料忘在家里,家長送來一定還是先找老師······
如今的老師們,被逼得什么都做,就是不忙教學。
不漲工資,讓老師拿著兩三千的工資干著“996的活,這樣下去或許在未來教育行業(yè)真的會面臨巨大缺口。
03
如何看待和落實課后服務
現階段而言,絕大多數學校的“課后服務”,還是看護性質的。大致是在放學之后,安排老師看著學生留在教室做作業(yè)。
不可否認,此舉為家長們解決了大麻煩,但仍然難說是最理想的方案。
“課后服務”是新事物,也是新課題,僅僅通過教師內部挖潛、主動奉獻,空間有限。
從長遠計,還是應該以合適的方法,引入社會力量共建,諸如社會專業(yè)人員或志愿者參與等,充分利用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資源。
每個學校要結合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積極開發(fā)設置多種課后服務項目,增強吸引力。
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的同時,還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最大努力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總體來說,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
但不能為了讓教師做好服務,而制定嚴苛的考核制度。
希望相關機構能夠提高相關補助政策,這才能讓教師愿意并樂于參與課后服務。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