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xiàn)成的,依賴慣了?!?/strong>
每一個巨嬰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樣樣包辦的爸媽。看似為孩子操碎了心,卻沒想到你替孩子包辦的每一件事,都成了孩子永遠不會做的事。
02
可能有家長會有疑問:道理我都懂,可孩子搞不定,我們當?shù)鶍尩碾y道也不管,任由孩子去嗎?千萬別小瞧孩子!上海有個2歲女童,被粗心的父母忘在車內(nèi)。前來救援的民警看見女童手里握著備用鑰匙,就隔著車窗一邊喊一邊比劃,女童在民警的引導下才成功自救。
評論區(qū)紛紛稱贊女童“冷靜”“聰明”“小朋友棒棒噠”,畢竟才2歲。
想起陶行知那首打油詩:
“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小人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還要小?!?/strong>
很多家長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除了不放心孩子,便是不相信孩子自己能解決。
事實上,給孩子一個機會,孩子會給我們很多驚喜。馬伊琍的大女兒愛馬,7歲時,獨自帶領在國外生存能力幾乎為零的外婆、阿姨、妹妹從巴黎轉機飛上海。分身乏術的馬伊琍,只得在電話里反復交代女兒,如何查閱屏幕上航班信息,如何確定登機時間,如何向人求助。
在媽媽手把手的指導下,愛馬過關后順利找到離登機口最近的休息室,一行人順利登機。
這次經(jīng)歷讓馬伊琍在自豪之余,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千萬別低估了孩子。哪怕她才7歲,只要你給她鍛煉的機會,她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想起女兒上次識字書找不到時,她第一反應是讓我問老師。但我覺得總麻煩老師也不好,就讓她第二天去學校先看看抽屜里有沒有。如果沒有,就問問同桌有沒有裝錯書。如果仍然找不到,再找老師幫忙。女兒有點膽小,我老怕她找不到書也不敢跟老師說,在家擔心了一天。結果第二天回來,書找到了,在同桌書包里,而且是她自己問的,沒找老師幫忙。老師后來告訴我,女兒還特意告訴他:書已經(jīng)找到了,不麻煩老師了。原來她已經(jīng)變得這么勇敢了!我真是低估了孩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總以為孩子小,總覺得他自己搞不定,不敢放手讓他自己來。事實上,孩子有一套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你越“沒用”,孩子越“有用”。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自己處理幾次,他就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哪怕他一開始做不好,孩子也能在實踐中找到一套自己的方式,慢慢學會與世界相處。
03
曾有一部日本電視《阿花的味噌湯》,看完深受啟發(fā)。患癌癥的媽媽擔心自己走后孩子受委屈,就在女兒阿花4歲生日時,正式教她做家務。阿花一開始也是什么都做不好,拿不住刀,切不好菜,衣服疊得歪歪扭扭,晾衣服都夠不著衣架。
媽媽也心疼啊,可她還是狠下心來:
“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我都讓她自己來,這樣有一天我不在了也沒關系。我希望女兒一個人也能茁壯地活下去?!?/strong>
“我想趁現(xiàn)在多教她一點,這樣就算以后我不在了,她也能好好走下去。就算她說害怕,就算被她討厭,我也要堅持下去?!?/strong>
“我沒錢、沒權、沒地位,死之前完全不知道該給女兒留下什么。想了想,我只能教會她做飯、做家務,讓她認真地過好每一天,即使自己一個人也能好好地活下去......”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如果能照顧孩子一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樂意之至。可事實上,我們無時無刻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真的不多。
美籍華裔教育專家畫云博士說:
“愛孩子和愛其他的珍愛物件或寵物不同,珍愛的物件或寵物要保留在身邊,欣賞愛惜。
可是愛孩子卻是為了有一天讓他們離開我們,并時刻為他們的離開做準備。”
我們對孩子最深沉的愛,不是照顧他一輩子。
而是讓他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盡早獨立。
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本文來源于女兒派(ID: nverpai),關于養(yǎng)育女兒的干貨,這里都有;關于養(yǎng)育女兒的苦甜,這里都懂;愿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