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nèi)文言文
2017年普陀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醉翁亭記(節(jié)選)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8、文中“醉翁”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0、從“??????????????”一句可見作者不勝酒力,但其將“????????????”寄托在酒中,表明其“樂”中帶有淡淡的憂思。
(三)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8-10題?。?分)
8. 歐陽修(2分)
9. 有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兒展翅緊靠在泉邊的,就是醉翁亭。(3分 得分點:翼然、臨、判斷句式)
10. 飲少輒醉 山水之樂(各2分)
?
2017年奉賢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8分)
?????????????????????????????????登泰山記(節(jié)選)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唬藮|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
8、本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派古文家???????????。(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極天云一線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對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大風........皆云滿漫”用風雪交加、云霧彌漫創(chuàng)造了日出前的環(huán)境和氣勢。
B.文中“若摴蒱”、“若僂”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偉。
C.作者“回視日觀以西峰”的視角是由近向遠的平視。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來描寫景物的變化。
?
(三)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8-10題 (9分)
8、桐城派,姚鼐(1+1分,有錯別字不給分);
9、天邊的云彩形成一條奇異的顏色。(3分)(“極”、“異”語句通順)10、C(3分)
?
2017年寶山區(qū)初三一模:
-
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為學
1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3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4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5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6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
8、選文中講述了“蜀鄙二僧之南?!钡墓适?,其結局是??????????????????????????????????????(3分)(用自己的語句概括回答)
9、選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3分)
A. 凡事都要實踐。 ????B. 凡事都要立志。
C. 立志而為才能成功。 D. 財富未必帶來成功。
10、(1)“子何恃而往”一句反復出現(xiàn)了兩次。前一次表現(xiàn)了富者 ????????????????的態(tài)度,
后一次表現(xiàn)了富者的?????????????????????????????????????????????????的態(tài)度。 ??
(2)貧者“???????????????????????????”的話語,表現(xiàn)了他面對困難的勇氣。(3分)
?
8.(3分)富和尚未能成功抵達南海(1分)窮和尚成功往返南海(2分)
9.(3 分)C
10.(3分,每空1分)(1)疑惑 嘲諷(2)吾一瓶一缽足矣
?
?
2017年靜安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出師表(節(jié)選)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8、以下與選文作者生平有關的一項是( ?????)(2分)
A.當年萬里覓封侯 ???????B.塵暗舊貂裘
C.憑欄袖拂楊花雪 ???????D.三顧頻頻天下計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注意加點詞的含義。(4分)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
10、以下對選文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選文具體列出了作者心目中值得推薦的文臣和武將
????B.從“此皆良實”“?性行淑均”可見作者重視人的品性?????????
????C.選文處處不離“先帝”是為了暗諷后主的昏庸無能
????D.“親賢臣,遠小人”是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建議
?
8、D(2分)
9、我認為宮里的事情,無論大小,(陛下)都/全部拿來詢問他們/征詢他們/(和)他們商議(4分關鍵詞:愚、以為、悉、以、咨、之。補充“陛下”)
??10、C(3分)
?
2017年徐匯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8分)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之,坡灑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shù)段耳。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柜,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
8、本文選自《板橋家書》,是________朝文學家鄭燮寫給弟弟的一封家書信。(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正確的一項是( ??????)
A.老吏史很辛苦,蘇東坡很高興不覺得疲倦。
B.老吏史覺得蘇東坡很辛苦,東坡很暢快不覺得疲倦。
C.老吏史覺得很辛苦,東坡很暢快不覺得疲倦。
D.老吏史覺得蘇東坡很辛苦,蘇坡很高興不覺得疲倦。
10、作者反對“以過目成誦為能”的讀書態(tài)度,認為讀書要做到以下兩點:(4分)
????????????????????????????????????????????????????????????????????????????????????????
????????????????????????????????????????????????????????????????????????????????????????
?
?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8分)
8.(2分)清 9.(2分)B ????10.(4分)深入研究,選擇精華。
?
2017年楊浦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8-10題(9分)
黔之驢
①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⒁蛳?,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8、本文作者是????????代著名文學家??????????????。(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第①段交代了黔之驢的由來及虎初見驢時的反應。
B.第②段描繪了虎懼驢、察驢、戲驢、吃驢的經(jīng)過。
C.標題直指寫作意圖,諷刺了外強中干的上層人物。
D.本文啟示我們要有真才實學,否則必將陷入困境。
(三)課內(nèi)語段閱讀
-
唐 ?柳宗元(2分)
-
(老虎)漸漸出來靠近它,小心翼翼地,不知道它是個什么東西。(3分)
-
C
?
2017年黃浦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8-10題(9分)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嬋淮笪镆?,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
8、選文作者_____(人名)和《醉翁亭記》的作者______(人名)同屬“唐宋八大家”。(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3分)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驢子看上去是“____________”(用文中語句),而實際上卻很無能,我們常用成語“外強中干”來形容。而由此文也延伸出了成語:________________(4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8.(2分,每空1分)柳宗元 ?歐陽修
9.(3分)老虎因此而高興(起來),心里盤算這件事:“驢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
10.(4分,每空2分)龐然大物也 ???“黔驢技窮”或“黔驢之技”
?
2017年松江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出師表(節(jié)選)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
8、?????????(人名)寫《出師表》,是為了向????????(人名)上書陳情言事。(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
10、下列對節(jié)選語段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4分)
???A.先帝托付的“大事”即指平定南方。
???B.“駑鈍”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臣子的謙虛。
???C.“報先帝、忠陛下”體現(xiàn)作者陳情之懇切。
???D.“亦宜自謀”是作者對后主的期望。
?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8、(2分)諸葛亮 劉禪
?9、(3分)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興復漢室的重任交給我 ?(以、效、狀語后置)
10、(4分)A
?
2017年嘉定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列語段,完成第8-9題(4分)
【甲】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
8、【甲】文作者是______???????(人名),【乙】文作者是____??????(朝代)
9、(1)?【乙】文中描寫“夕陽’和“樹林”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甲】【乙】兩文作者均遭貶謫,但內(nèi)心感受不同,原因在于:(5分)
????????????????????????????????????????????????????????????????????????????????????????????
(三)閱讀下文,完成8-9題(9分)
8、(2分)柳宗元 ?宋朝
9、(2分)(1)夕陽在山,樹林陰翳。
?????(5分)(2)柳宗元無法釋懷個人遭遇,因此抑郁憂傷;歐陽修則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
2017年虹口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8分)
岳陽樓記(節(jié)選)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
8、選文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本文是受??????????(人名)之邀而作的。(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3分)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10、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前兩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兩種不同的感情。???
B.寫“春和景明”之景是為了反襯“喜洋洋”的心情。????
C.作者與“古仁人”都有相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政治抱負。?
D.“微斯人,吾誰與歸?”流露出作者極悲觀的情緒。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8分)
8.范仲淹 ?滕子京 ?
9.?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
10. C
?
2017年崇明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8、本段文字選自課文《??? 》,作者????????????????。(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微斯人,吾誰與歸???????????????????????????????????????
10、下列對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古仁人沒有喜悅也沒有憂愁。、 ??B.古仁人做官不是為君主分憂。
C.要先讓天下人無憂后讓天下人快樂。 D.希望滕子京能效仿古仁人先憂后樂。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8、岳陽樓記 ?范仲淹 ?(2分) ??9、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3分)
10、D(4分)
?
?
?
?
2017年長寧(金山)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9題。(9分)
醉翁亭記(節(jié)選)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8、請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礎積累表。(5分)
文學常識
|
詞語解釋
|
句子翻譯
|
①文中的“醉翁”是??????
(人名)
|
②名之者誰?
名:??????????
|
③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句:?????????????????
|
?
9、節(jié)選語段由“環(huán)滁皆山”起筆,依次寫了???????????→瑯琊→???????????????→醉翁亭,
是按?????????????????????????的順序展開。(4分)
(三)(9分)
8、①歐陽修(1分)②命名(1分)
③游賞山水的樂趣,是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罷了 (3分)
9、西南諸峰(1分)釀泉(1分)從遠景到近景(從遠到近)(2分)
?
2017年浦東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記承天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8、劃線句中“?????????”交待了作者夜游的起因???????????????????????(3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0、下列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3分)
A.標題的意思是記述作者夜游承天寺之事。
B.張懷民與作者的遭際相同、情感相通。
C.“水中藻荇交橫”描繪了清澈空明的月色。
D.本文意在表達作者對悠閑安逸生活的追求。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
(3分)月色入戶
9.(3分)只是缺少了像我們這樣兩個閑人罷了(“但”、“耳”、語序)
10.(3分)D
?
2017年青浦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8-10題(4分)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nèi)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8、下列內(nèi)容與《孟子》無關的一項是( ????)(3分)
A.儒家經(jīng)典 ????????????????B.記錄孟子言行
C.編年體 ??????????????????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出處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
??比其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巧問詰難齊宣王,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2分)C
9、(3分)等到他回來
10、(3分)希望齊宣王能做好君王的本分,對百姓負責。
?
2017年閔行區(qū)初三一模:
(三)閱讀下文,完成8--10題(9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③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本文選自《????????????》,它與《???????????》、《大學》和《中庸》并稱為“四書”。(2分)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人恒過,然后能改?????????????????????????????????????????????????
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②段列舉歷史上明君賢臣的事例,論證了人才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
B.第①②段使用排比,使文章氣勢咄咄逼人,具有無可辯駁的強大力量。
C.第③段通過舉例論證,從個人和國家兩方面入手,論證經(jīng)受磨難的必要。
D.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是作者層層論證得出的結論。
?
?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9分)
8、(2分)孟子????論語
9、(4分)一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會改正。
10、(3分)C
?
?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