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迫懂事的賀子秋,總讓人想去抱抱可憐的他;
●?冷峻內(nèi)斂的凌霄,將所有眼淚,都往心里流;
●?“學(xué)霸”齊明月,明明優(yōu)秀到人人都羨慕,偏偏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三個有媽的孩子,卻活得不如沒媽的孩子李尖尖恣意灑脫,幸??鞓贰?/span>
羅曼·羅蘭說過:“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strong>
不得不說,在孩子的成長中,媽媽是不可或缺的感情,是不可取代的溫暖,是他們人生路上,愛的底色。
然而,并不是所有女性,生下孩子后,就能成為媽媽。
孩子遇到這三種媽媽,會活得很可憐。
01
不懂管理情緒的媽媽
孩子活得像大人
亦舒在小說《圓舞》中說過一句話:大人像孩子時,孩子就得快快長大。
凌霄的媽媽陳婷,就是一個像孩子似的媽媽。
她將女兒交給年幼的兒子照顧,自己去打牌,不料,兒子給妹妹吃她最喜歡的核桃時,核桃卡在喉嚨里,救助不及時,讓女兒早夭。
彼時,窗外傾盆大雨、電閃雷鳴,根本沒有人聽得見凌霄的求救聲。
眼看著妹妹奄奄一息。
從此,凌霄帶著對妹妹的愧疚,夜夜噩夢驚醒。
此時,如果有父母的開導(dǎo),或許凌霄也不會那么痛苦。
失去女兒的陳婷,面對外人的指點,無法將內(nèi)心的自責(zé)消化,反而將矛頭歸咎到丈夫和兒子身上。
怨丈夫只顧工作,不管孩子;怪凌霄不該給妹妹吃核桃。
每天在家里,疑神疑鬼,時而冷漠,時而暴戾,時而冷嘲熱諷,見到丈夫不是吵就是鬧,但凡凌霄有一點不順?biāo)男?,不是打就是罵,還有不斷提醒他“害死妹妹”的烙印。
臺灣心理學(xué)博士洪蘭曾說: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則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則全家焦慮?!?/span>
這樣的處境,年幼的孩子,該如何自持。
如果說,凌霄還有什么是幸運(yùn)的,大概是陳婷離開后的那幾年。
沒有情緒不穩(wěn)定的媽媽在身邊,哪怕缺失了一部分母愛,但成長環(huán)境是輕松的。
然而,陳婷還是在凌霄高三那年回來了,帶著同母異父的妹妹,想找回缺失的母子、兄妹親情。
這一切,她從未想過要征求凌霄的意見。
更不幸的是,一次意外,讓陳婷失去了現(xiàn)任丈夫,自己的身體也受到了重創(chuàng)。
為了照顧媽媽,凌霄被迫放棄了計劃好的大學(xué)。
一個剛剛成年的男孩,就肩負(fù)著照顧癱瘓的母親和年幼妹妹的重任,期間,由于精力不足,還被迫休學(xué)。
哪怕后來,陳婷的身體得到了很好的恢復(fù),她也始終“霸占”著兒子,不讓他離開,“逼”得凌霄只好“先斬后奏”。
年幼時的凌霄,像一只媽媽宣泄情緒的“垃圾筒”,無聲的承載著媽媽無法消化的情緒。
他隱藏自己,不敢笑,不敢哭,更不會鬧。
成年后的凌霄,又成為媽媽生活和情感上的依賴,密不通風(fēng)。
從凌霄的整個成長來看,他就像媽媽“招之則來,揮之即去”的物件,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只有俯首稱臣。
相比之下,媽媽一直在向孩子索取,孩子卻一直在付出和犧牲。
成年人與孩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懂得自我管理和控制,遇到不順心的事,不會想哭就哭,想鬧就鬧,善于理智的去處理問題。
很明顯,陳婷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這樣的媽媽,帶給孩子的傷害是持久性的。
不快樂的媽媽,也養(yǎng)不出陽光的孩子。
02
用“為你好”綁架孩子的媽媽
一直在吞噬孩子
如果你有一個女兒,成績永遠(yuǎn)在前三,溫婉和善,笑容靦腆,聽話乖巧,你會怎么對待她?
齊明月就是這樣一個女孩。
漂亮,懂事,成績好。
妥妥地,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齊明月的媽媽始終覺得,女兒不夠好,初中時,一直考第二名,便說女兒是“萬年老二”。
給女兒報各種培訓(xùn)班;沒完沒了的增加作業(yè);但凡成績有一點波動,齊明月便要挨罵。
她引以為傲的教育理念是:管教孩子,在錢方面,不能管得太緊,在學(xué)習(xí)方面,一定是能多嚴(yán)就多嚴(yán)。
除此之外,她還控制著女兒的所思所想。
諸如,女兒交什么樣的朋友、穿什么樣的衣服、什么顏色、點什么菜,都在她的限制范圍內(nèi)。
有一次,帶女兒去買衣服,她嘴上問女兒想要什么顏色,當(dāng)女兒拿起黑色和白色時,都被她否定了。
當(dāng)女兒落寞時,她拿起一件粉色,在女兒身上比劃,并問是否喜歡,女兒說“還行”時,她又表示不滿,數(shù)落女兒和爸爸一樣,只會說“還行”。
一起吃飯時,她讓女兒點菜招呼客人,當(dāng)女兒小心翼翼的點了菜,她又把菜單奪過去,否定了女兒的安排,又?jǐn)?shù)落她:每次只會點那幾樣菜。
在她看來,給女兒施加學(xué)習(xí)壓力、否定孩子的各種想法、限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統(tǒng)統(tǒng)是“為她好”。
事實上,父母多數(shù)的“為你好”,最后都傷孩子于無形。
齊明月就是其中一個。
她時常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偸琴r著笑臉,隱忍自己的想法,討好身邊的每個人。
“為你好”的媽媽千篇一律,懂得尊重孩子的媽媽萬里挑一。
有位哲學(xué)家說過:“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把世界分為兩種,另一種則沒有”。
其實,世界上也有兩種媽媽,一種是把孩子當(dāng)成私人物品,另一種則沒有。
也就是對孩子不尊重、否定和限制,表面上看是保護(hù),實際上,禁錮了孩子的心靈和思想,一點點消耗著孩子生存的陽光。
看過一句話:“其實,風(fēng)箏也有恐高癥,只不過信任牽著他的人?!?/span>
孩子因愛生,媽媽也應(yīng)該用愛去尊重孩子,給予信任和理解。
03
只生不養(yǎng)的媽媽
是孩子一生的悲劇
整部劇中,如果說李尖尖是“幸運(yùn)擔(dān)當(dāng)”,那么,賀子秋就是“苦情典型”。
當(dāng)年,他媽媽賀梅不顧所有人反對,嫁給了窮小子趙華光,在看清了婚姻的真相后,又毅然離婚。
離婚之后才發(fā)現(xiàn),肚子里已經(jīng)有了一個小生命,這孩子就是賀子秋。
彼時,賀梅又在眾人的反對下,帶著自己對人生的情懷,堅決把孩子生下來,獨自撫養(yǎng)。
然而,養(yǎng)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
把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養(yǎng)成茁壯陽光的大人,時間、精力、金錢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
一對夫妻,養(yǎng)育一個孩子,尚且力不從心,更何況是一個內(nèi)心充滿著浪漫情懷的弱女子。
養(yǎng)孩子、帶孩子,生活中的一地雞毛,談何容易。
她一直在等一個放棄的機(jī)會。
終于,一個叫李海潮的男人出現(xiàn),單身,有個女兒,心地善良,喜歡孩子。
在短暫的接觸、簡單的了解后,她利用李海潮的善良,找了個借口,把兒子強(qiáng)塞給了李海潮。
從此,杳無音訊。
賀子秋成了無父無母的孩子。
生活在養(yǎng)父李海潮家的日子,哪怕養(yǎng)父對他視如已出,但是孩子的心里,永遠(yuǎn)害怕失去。
為了保住得來不易的“家”,小小年紀(jì),他會半夜起來,給一家人洗衣服;
放了學(xué),從來不出去玩,直接去養(yǎng)父的面館幫忙;
與妹妹相處時,永遠(yuǎn)扮演被欺負(fù)的角色。
更扎心的是,一個被媽媽遺棄、被人收養(yǎng)的孩子,誰都可以去教訓(xùn)他幾句:
子秋,你一定要孝順你爸;子秋,在你爸家里,要懂事聽話;子秋,你怎么可以和李尖尖爭東西呢......
每一句看上去善意的提醒,就如同一枚枚形隱的鋼針,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賀子秋:你是媽媽不要的孩子。
很多次,在街上看到像媽媽的背影,他總是拼命的追上前去確認(rèn),一次次希望,一次次落空。
在他心里,一直有個疑問:媽媽為什么不要他。
母愛天性,當(dāng)一個小生命著落在自己的身體里時,或許舍不得,或許出于母愛。
但是,生活不是小說,養(yǎng)孩子不是養(yǎng)寵物,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負(fù)責(zé)的過程。
如果媽媽連自己的生活,都過得一團(tuán)糟,又怎么可能去對另一個生命負(fù)責(zé)呢。
生而為女人,不亂生孩子是本分。
否則,只會讓孩子的生活動蕩不安、心靈流離失所。
04
幸福的孩子背后
都離不開幸福的媽媽
國外有句諺語: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比起如山的父愛,媽媽更像孩子成長中的“地基”。
地基不牢,地動山搖。
牢固的“地基”,應(yīng)該是擁有充足的安全感,豐盈的感情能量,陽光積極的生存信心。
孩子成長中,媽媽有能力愛自己,情緒穩(wěn)定,懂得尊重孩子,隨著時光的啟承轉(zhuǎn)合,慢慢化作歡聲笑語,凝結(jié)成孩子人生的“地基”,伴隨孩子一生迎著光、向前走。
很多人說,女人有兩次生命,一次是父母給的,一次是孩子給的。
父母給的,我們無法選擇;孩子給的,我們便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活出色彩。
生而為女人,總是身兼數(shù)職,尤其是當(dāng)了媽媽后,更要十項全能,賺得了銀子、帶得了孩子、管得了家、照顧得了老人,還有生活的一地雞毛要收拾,直到筋疲力盡。
不禁思考,最好的媽媽,是什么樣的?
或許,只要60分,便剛剛好。
有能力愛自己,有余力愛孩子。
和孩子在一起,像姐姐,似朋友,一起瘋,一起鬧,不需要太拘謹(jǐn),亦不會太放縱。
笑著、陪著孩子,慢慢長大。
在孩子需要幫助時,給予溫暖;在孩子任性時,給予適當(dāng)?shù)闹С帧?/span>
在孩子犯錯時,溫和而堅定,不帶情緒化。
愿天下每個媽媽都能用母愛的火焰,溫暖自己,照亮孩子。
本文來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關(guān)于養(yǎng)育男孩的干貨,這里都有;關(guān)于養(yǎng)育男孩的苦甜,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歡迎關(guān)注男孩派。
(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