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qū)的高中,華師大二附中之下,建平中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評估一所高中,無非從中考錄取分數線、高考成績表現、師資力量建設、校園文化活動等多個方面。那么建平在這些方面表現究竟如何呢?
從師資方面來說,建平中學建設了一個上海名師培養(yǎng)基地,五個浦東新區(qū)教師培訓基地。
其中教職工共149人,其中教師13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27人,正高級教師2人,特高級教師8人,高級教師55人;此外建平中學還擁有市級名師學科基地主持人1人,區(qū)級名師學科基地支持人6人,區(qū)級學科帶頭人4人,區(qū)級骨干教師14人。
從特色班建設來說:建平開設了兩類,文科創(chuàng)新班1個,理科創(chuàng)新班2個,這兩個班型的學生每年通過提前招生進行選拔,并在軍訓前進行分班考試,考試內容側重于初中理化拓展知識。
高考戰(zhàn)績
2017年綜招985/211錄取情況
2018年綜招985/211錄取情況
2019年綜招985/211錄取情況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拋開四校不談,建平在八校中的表現一直很突出。
那么,建平中學的生源主要來自哪些途徑呢?這就要說到招生情況。
入學之戰(zhàn)
通過分析建平中學往年招生數據可知,近幾年推薦、自薦占比40%左右,其次才是平行志愿,不到30%。
所以如果能夠通過推薦、自薦升入建平,自然是再好不過。
當然,2018年入學的六年級學生將迎來新的中考政策,到時會有怎樣的變動還未可知。
下面為19年建平中學預錄取各初中情況,推薦100人,自薦92人:



很明顯,建平旗下集團高居榜首。想要成功晉入建平的同學,一定要做足準備,打好一場有準備的戰(zhàn)役。
那么建平中學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呢?它是如何將一屆屆精英學子打磨餓愈發(fā)挺拔?下面我們就來探秘建平中學。
在建平中學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來講幾個故事
1
有次在英國聽我阿姨的朋友講,她事業(yè)有成的妹夫是建平畢業(yè),一次在瑞士度假泡溫泉,茫茫霧氣中突然發(fā)現一中國人,因為當地華人還算比較少見,于是過去搭訕,相聊甚歡后兩人突然發(fā)現——
原來是建平校友,“大建平帝國萬歲!”
2
大學一個建平的學長,有段時間老穿著新買的burberry的風衣“招搖過市”,但后來降了溫,他默默換上了建平的冬季校服,依然“傲立”于一群法國人中間,悠然自得,理由是“還是冬季校服穿得暖和”。
對于每天早上都要糾結穿什么衣服的我,真心懷念那時套上校服就出門的日子。
關鍵校服還不錯,尤其是白襯衫,直接導致我現在對白襯衫有種執(zhí)念,已成功占據半個衣柜。
?
3
高一時遇到一位很好的語文老師,我們說他是最具有“先生風骨”的,也是他教我們作詩填詞,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
后來高二分班的時候最后一節(jié)班會請了他來,他給我們提了一首詞,其中鑲嵌了班上所有人的名字,當時大家都特別感動,所有人都傳抄了一遍。
再后來高三畢業(yè)的時候我效仿著也寫了首“嵌名詩”,但較之先生還差了一大截。
現在無聊的時候偶爾也會寫首詩填首詞,權當消遣。
4
讓我想想:遠翔樓前的兩株是垂絲海棠,籃球場邊一排是銀杏,靠近張楊路一邊有個小小的植物園,為首第一棵是紫荊,領操臺旁邊種有幾株繡球,開花的時候一大片的粉藍色特別漂亮,只是平時一般都被前面的松樹給擋住了看不見。
說到這些松樹,他們和圍墻間還有一小段距離自然形成了一條林蔭小道,少有人知,所以常常有人在此密會。
5
我們作為“承上啟下”的一屆,也算是見證了建平的許多改革,其中印象比較深是圖書館。
高一時出于中二期對“文青”的憧憬以及“裝作自己很努力”的想法老喜歡往圖書館跑。
占個位子,做作業(yè)也好,書架上抽本書來看也好,甚至托著腮幫子看著窗外上體育課的同學也好,愜意地很。
6
后來由于國際部的擴大把整棟弘淵樓都給了他們,圖書館也隨之消失了,為此還郁悶了好久。
后來每層樓都裝了書架,雖說書的總體是少了,但不可否認看書確實更方便了。
高二晚自修老喜歡樓上樓下的跑,看看每層的書架上有沒有什么好看的。
那個時候看了王小波的三部曲,顧城的詩集,葉芝的凱爾特的薄暮等等,倒真成了半個“文青”,以至于我現在的書架上還擱著好幾本詩集。
7
說到弘淵樓,寧老師曾給我們講過一個段子,真?zhèn)尾豢煽肌?/span>
說是學校的幾棟樓是他起的名字,原本給圖書館這棟起的是“潛淵樓”,取“潛伏深淵”之意。
后來校領導不同意,說是用上海話讀出來不好聽,才改的弘淵樓“當時我們聽完也不解,便齊聲用上海話念了一遍,然后大家都笑了。
?
8
建平的食堂很好吃,尤其是如今我得天天自己做飯,便更加懷念。
作為一個選擇強迫癥基本只吃面或者套餐,早餐則是“兩個煎餃,一個雞蛋餅,一包豆?jié){,帶走謝謝!”
標配!
饒是如此,也能讓我牽腸掛肚更勝于上海諸多小館。
最怕老師上午最后一節(jié)課拖堂,這將意味著吃飯得排老長的隊,甚至會好不容易排到然后阿姨一抬手,沒了,換個窗口吧……不能更慘。
當然,也有臉皮厚的直接跟老師套近乎幫買教師窗口。
?
9
高中住宿了三年,在寢室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更多,這里面的趣事就太多啦。
如果你聽到某女生宿舍傳出尖叫然后有人一路奔下樓找阿姨,那多半是有飛蛾飛進房間了;常常去洗澡時發(fā)現機子上已經擺著一張浴卡,只好四處打聽誰丟了卡;如果不幸你忘了拿卡也沒人發(fā)現,任由它在機子上躺一天,那你這學年余下的日子多半就要靠室友接濟熱水過活了。
?
我的前室友真閨蜜也是個JPer,過去兩年間我們常常吃好晚飯后會進行親切友好的“回憶建平”主題討論,內容從八卦傳說到崢嶸歲月無所不有。
然后至今我們都能找到新的話題且不重復,可見JP的三年實在有太多故事可以講了。
?
10
?上一次更新是17年1月,很不幸,在那一年三月的時候收到了寧公仙逝的噩耗。
非常突然,原來總念著什么時候回國能去拜訪恩師,答應相贈的三本書還未送及手上,卻是再無機會了。
正值又是一年高考結束,當年我們考完后曾有一小撥人組隊回學校探望老寧,算來那是我們最后一次見面了。
當時老寧贈與了我們每人三枚硬幣,借“大俗”之物,寄清明之希望:是為工具理性與人文詩性的結合,是為外儒內道,是為剛柔并濟,是為古今兼容,是為亦俗亦雅,更是為人生三階之縮影。
這篇寄語我一直想要整理成文,卻是等到斯人已逝才堪堪完成。
寧公帶給我們的并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借用長青的一句話,是“塑造了我們精神世界的人”。
所以,在這里三言兩語是道不清寧公的種種的,姑且留待日后靜下心來再補吧。
當時臨別之際老寧特地對我們幾個出國黨說,到了國外作業(yè)、文章想來都是用外文了,但一定記得至少日記要用中文寫啊,不然忘了老本可就不好了。
出來五年余,如今寫過的日記本已壘了厚厚一疊。
11
如今住在十八樓,借高度優(yōu)勢剛巧可以把窗前的一片住宅樓區(qū)一覽無余,尤其是日落之后家家戶戶亮了燈,蔚為壯觀。
想起挹芬樓的過道靠近崮山路的一端有一面落地窗,以前晚自修的間隙總喜歡乘著倒水的檔子站在那里看,外面也是一片星星點點,也不知每一豆燈光后面都是個怎樣的故事。
某一年國慶通宵有個班表演了一首歌舞,班級忘了歌名也忘了,只一句“今夜萬家燈火時”總是縈繞于心,這么多年了也未曾忘掉。
12
高一時作為一個數學渣物理渣英語渣想要提升下自己,于是報了沒有門檻要求的信息奧賽班。
當時有幾條“規(guī)矩“記憶尤新:
“猴子伴隨我們成長”(因為所有的題目主角都是一只猴子)
“沒做出題目就要去操場跑圈”(雖然我作為女生獲得了減半特權仍然會被后出發(fā)的男生們套圈)
“不能坐電梯”(被陰老師撞到的話自覺跑圈吧)
高二的時候因為覺得自己實在不是這塊料遂退了班并立志此生不碰代碼,結果兜兜轉轉還是成了半個碼農。
看看如今一回到家就癱在椅子上直至天黑的自己,越發(fā)覺得老師當年用心良苦。
13
另一個伴隨了我整個高中生涯的社團活動就是健美操隊。
入學的時候正逢建平的健美操隊百廢待興,曾經響當當的名號斷代了很久,因為新來了一位年輕的健美操專業(yè)的老師,所以挑了些高二及高一的學生組成了后來的“初代隊伍”。
如果現在還有健美操隊的同學在比賽時有發(fā)到那套藍白色的健美操服,可能還能從洗得發(fā)白的標簽上依稀辨認出我們的名字。
后來呢?后來我們”打遍天下無敵手“,包攬了上海市所有健美操比賽規(guī)定動作的第一名。聽說下一屆更有打進全國前八的好成績。
現在想想這些都覺得不可思議,也不知當年怎么就堅持下來了。很累,但真的很快樂。
如今同屆的校友們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行,其中可能已經有結婚生子的。
建平固然有其好也有其不好,建平在不斷變化,我們也在不斷向前走的,唯有每個人在建平度過的那三年是永遠停留在那里的。
我想,建平就是把我們所有人都聚在了一起,給我們打開了一扇扇窗,有好有壞,讓我們攜手去做那些平凡抑或瘋狂的事,然后,走向一個更遠的地方。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