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20世紀60年代前期,我國周邊的形勢十分嚴峻。1961年,美國在中國臺灣海峽舉行了以入侵中國大陸為目標的核戰(zhàn)爭演習。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把核導彈瞄準中國。在此背景下,我國首先取得重大突破并躋身世界前列的科研領域是( )
A.原子能技術 ?????B.空間技術??????C.信息技術 ?????D.生物技術
2.鄧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標志。”“這些東西”指( )
A.大慶油田 ?????
B.秈型雜交水稻??????
C.“兩彈一星” ???
D.青蒿素
3.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有一批科學家“從人間蒸發(fā)”了,就連家人也不了解他們的情況。直到1964年,中國的西北戈壁發(fā)出了震驚世界的轟鳴,這一批科學家才開始回到人們的視野中。鄧稼先作為這批科學家中的一員,他的卓越貢獻主要是( )
A.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
B.發(fā)現青蒿素
C.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D.成功研制“兩彈”
4.我國是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標志著我國在空間技術領域躋身于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的事件是( )
A.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C.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fā)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
D.1970年,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
5.下圖中飛船的成功發(fā)射( )
?
A.實現了我國成功發(fā)射載人飛船的夢想
B.標志著我國開始掌握飛船發(fā)射技術
C.標志著我國有了可以用于實戰(zhàn)的導彈
D.使我國成為第一個可以把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6.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chuàng)新是人類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下列重大科學技術成就取得的先后順序是( )
①第一艘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②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③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無人飛船發(fā)射成功
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7.“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是( )
A.錢學森 ??????B.翟志剛 ???????C.袁隆平 ???????D.莫言
8.下列科技成就中,屬于我國科技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排除錯誤路線干擾、堅持科學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試制成功
③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
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9.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
A.發(fā)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 ?????B.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C.成功研制人造地球衛(wèi)星????????????????D.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10.在世界范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各類獎項中最重要的獎項。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有( )
①錢學森
②袁隆平
③莫言
④屠呦呦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1.對下表解讀最準確的是( )
歌曲名稱
|
創(chuàng)作時間
|
歌詞節(jié)選
|
《歌唱祖國》
|
1950年
|
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
《春天的故事》
|
1992年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
《公元1997》
|
1997年
|
一百年前我眼睜睜看你離去/一百年后我期待你回到我這里
|
A.歌曲是文學藝術的重要形式 ?
B.歌曲反映了歷史變遷
C.歌曲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
D.歌曲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
12.從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取消了糧票和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伴隨城鎮(zhèn)居民近40年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就此謝幕,象征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材料中的“新時代”是指( )
A.“大躍進”時代 ?
B.人民公社化時代
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 ?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
1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順口溜中出現在改革開放以后的有( )
①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②當今百姓愛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農民大棚種野菜,商城專把活魚賣
③雙手筑起兩層樓,高檔家電樣樣有,妻兒外出有私車,吃喝穿戴屬一流
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個米糠窩窩頭,一天三頓難見油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活動課上,某同學向大家展示了1987年發(fā)行的購糧券和柴油供應票(下圖),并配上了說明文字,其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發(fā)行這種票證是由于當時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商品供應匱乏
B.這是當時人們購糧、買柴油所需的票證
C.這兩張票證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發(fā)行的
D.票證退出歷史舞臺表明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15.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從“綠藍灰到五彩繽紛”,從“破爛平房到漂亮樓房”,從“自行車到私家車進入尋常百姓家”,發(fā)生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們不再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B.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fā)展
C.人們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們衣、食、住、行發(fā)生了變化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面對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中共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決定研制“兩彈一星”。
材料二 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當天下午,新華社發(fā)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聲明中說:“中國發(fā)展核武器,是為了防御……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 C919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短程商用飛機,2008年開始研制,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飛。中國在“交通強國”之路上漸行漸疾,漸行漸穩(wěn)。
(1)結合材料一,分析當時我國面臨怎樣的嚴峻形勢。(2分)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我國研制核武器的原因。(4分)
?
?
?
(2)材料三說明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說說20世紀70年代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表現。(4分)
?
?
?
?
?
(3)通過以上材料及問題的解答,概括我國科技不斷取得成就的原因。(4分)
?
?
?
?
?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財政經濟困難,糧食供求矛盾突出,黨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發(fā)展生產、穩(wěn)定糧價,出現了國家、省、市(縣)級糧票。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糧票出現的原因。(2分)
?
?
?
?
?
?
材料二 從1990年開始,廣東、浙江、上海等經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先后廢除糧票等購買生活必需品的票證。從1993年起,糧票在全國范圍內終止流通。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糧票在全國范圍內終止流通的主要原因。(4分)
?
?
?
?
材料三 20世紀90年代后,五花八門的票證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各種各樣的銀行卡競相興起。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票證退出歷史舞臺的感想。(4分)
?
?
?
?
?
?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 鄧稼先是中國現代著名核物理學家。從1958年受命研制原子彈開始,他就一直奮戰(zhàn)在中國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我國研制核武器的事業(yè)上。鄧稼先在日記中寫道:“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著世界先進水平。”
(1)結合材料一,概括鄧稼先的事跡。(2分)他身上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讓你肅然起敬?(2分)
?
?
?
?
?
?
材料二 在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的奮斗歷程中,廣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發(fā)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這就是“兩彈一星”精神。
(2)“兩彈一星”分別指什么?(4分)它的成功研制有何重大意義?(2分)
?
?
?
?
?
?
?
材料三 袁隆平是著名的農業(yè)專家,他是我國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之一,同時,他也是我國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的獲得者。他在國際上榮獲多項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3)結合材料三,說說袁隆平獲得諸多國內外大獎的原因。(2分)這說明了什么?(2分)
?
?
?
?
(4)結合以上材料及問題的解答,說說你的感受。(2分)
?
?
?
?
?
答案
1.A
2.C
3.?D
4.D
5.A
6.?C
7.?C
8.?D
9.?A
10.?D
11.?B
12.D
13.A
14.C
15.B
16.(1)中蘇關系惡化,中美關系處于敵對狀態(tài)。原因: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核威脅和核訛詐;打破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我國的國防實力,保衛(wèi)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
(2)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20世紀70年代,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發(fā)現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1973年,我國農業(yè)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3)政府的重視;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拼搏;世界高科技發(fā)展的影響;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等等。
17.(1)國家財政經濟困難,糧食供求矛盾突出。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商品經濟日益繁榮,糧食等各種商品供應充足;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票證已無存在的必要。
(3)票證是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真實寫照和證明,它的退出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反映,是國家從計劃經濟體制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艱難歷程的見證;票證的退出,極大地激發(fā)了工農業(yè)生產力,市場商品供應日益豐富。(言之有理即可)
18.(1)事跡: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國研制核武器的事業(yè)中,為成功研制原子彈和氫彈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兩彈元勛”。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求名利、勇于探索等優(yōu)秀品質。
(2)“兩彈一星”指核彈(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地球衛(wèi)星。意義:“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原因:袁隆平在20世紀70年代,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說明國家高度重視科技發(fā)展,尊重科研人員,也說明袁隆平的科研成就貢獻巨大。
(4)科研人員為國家的強大、國際地位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要尊重人才,尊重科學;學習科學家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勇于探索的精神;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培養(yǎng)自己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言之有理即可)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