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機,那你玩游戲耽誤學(xué)習(xí),不行?。 ?/span>“跟同學(xué)去旅游,不行,太冒險了,等你再大一點,或者我們帶你去!”“充游戲裝備,那不是鼓勵你玩游戲,不是害了你??!不行!”?然后給出的解決辦法是“給你買書,要多少買多少”或者買點你喜歡的玩具。?還會告訴孩子,我不是不想遵守承諾,也不是舍不得錢,而是實在是為了你好啊!你能明白我們的苦心啊嗎?這樣就可以嗎?真的,很多父母就是這套路。結(jié)果呢!讓孩子對他失去了信任。經(jīng)常違背承諾,只會讓孩子在內(nèi)心覺得:我的父母是無法遵守承諾的人,我不敢信!?這樣,就會造成很多的溝通障礙和親子矛盾。因為你說的話,孩子不信,那說再多也是白說了。這個時候,你的教育效果為零,甚至是負(fù)數(shù)。
4
為什么這么多的父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個錯。正如前文所說,一個原因是僥幸心理,覺得“這是大家都犯的錯,我犯一次很正常啊,有什么緊的?!?/span>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我一定是愛你的??赡苁俏业姆绞讲粚Α!?/span> 陳喬恩曾在一檔節(jié)目中坦言:“我從小活在恐懼中,我很怕媽媽!”她至今無法走出“棍棒”陰影,與媽媽在一起時總不知道該做什么。?而面對女兒內(nèi)心的童年陰影,喬恩的媽媽在節(jié)目中說:“當(dāng)時我自己并不知道。媽媽絕對不會刻意對孩子不好,媽媽一定是很愛孩子,但可能方式錯了?!?/span>
這就是父母常常說的,我是為了你好啊。只是我的方法用錯了。?的確,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但對孩子,不能一錯再錯。有的理由看上去都很合理,能給自己的行為一個解釋,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可是,當(dāng)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理由太牽強。?我們都覺得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可有時情緒上來了,天使也會變成魔鬼的樣子。?父母也是人,的確會有脾氣,也會難受,也有失控的時候。在孩子面前,也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最真實的自己。?但是當(dāng)自己有負(fù)面情緒的時候,一定要正視它,管理好情緒,而不要讓孩子成為出氣筒。當(dāng)自己犯錯的時候,請面對它,錯了就改,不要一錯再錯。?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期待每個孩子在長大后,在童年的回憶里,能多一些溫暖、快樂的記憶。這些核心的溫暖記憶會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獲得力量,失落時得到慰藉,不會覺得自己孤單無助。?
童年的經(jīng)歷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為童年奠定了一生的底色。
(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