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時光即將流向靜謐祥和的夜晚。
抱月而眠,有什么可畏懼的呢?
人到暮年,智慧足夠,時間也有。
人生行至最寬廣平坦的湖面,淡然而行,有什么可畏懼的呢?
我們唯一應該害怕的,不是衰老,而是本應伴隨年齡增加的智慧,乏善可陳。
《終南別業(yè)》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晚年時離開了官場,帶著一顆閑適自得的云水禪心,隱居山中,寫下了這首詩。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少年如何也不會有這樣超然曠達的心境。
有些道理,還是要經(jīng)歷了足夠的滄桑往事,才能夠了然于心。年少時,我們在坎坷的際遇中常常憤世嫉俗,滿心怨言。
年齡漸長之后,我們才懂,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一個人真正的富足,是他內(nèi)心的安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游刃有余,自在處世。如果智慧和領悟都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黃昏有什么可怕的?比起老去,歲月給了我們更好的禮物。
我們還應該害怕的,是生活的枯燥無味。不敢玩,也不會玩。
《浣溪沙》
宋·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fā)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
人生何處似尊前!
歐陽修晚年時給自己取了個名號叫“六一居士”,有人問他都是哪六個一?
他說:“我家里有一萬卷藏書、金石遺文一千卷、 一張琴、一盤棋,常備一壺酒。”
那人道:“不對呀,這才五個一,還少一個呀?”歐陽修大笑著說道:“還有我這么一個老頭兒呀,加起來,不就是六個一了?”
無論在什么人生階段,歐陽修始終活得樂觀曠達。
時光漸老,當我們不再被工作束縛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約上三五好友,春天賞花,夏天釣魚,秋天望月吟詩,冬天圍爐夜話,在黑子白棋間你來我往地博弈,出其不意間將對方一軍……
會玩的人生,永遠不會枯燥。
年輕的時候,我們希望仗劍走天涯,玩遍天下,吃遍天下。
年老的時候,只要味覺不死,心就活著。大快朵頤的時候,人真的會忘記自己的年齡。
《惠州一絕》
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寫下這首詩時,蘇軾被貶惠州,年過半百。
然而不管到了哪里,他的生命中始終伴隨著對境遇的樂觀,和對美食的熱情。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魚、東坡餅……都是他的杰作。
“吃”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即使被天下辜負,也不能辜負美食。
生活清閑下來了,在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和老伴一起去菜市場逛逛,買好新鮮的食材,回到廚房大展身手,待到飯菜飄香四溢時,再開一壺陳年佳釀,豈不是人間最大的樂事?
漸漸老去又怎樣,失意又如何,只要有美食可以尋覓,還有什么不能看開?
真正的衰老不是容顏的逝去,而是內(nèi)心的妥協(xié)。
只要保持對生活的好奇之心,即便身體看似衰老,心卻一直年輕而自信,并且愉悅。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宋·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
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四十八歲的辛棄疾,被罷官還鄉(xiāng)之后,反而自得其樂地沉浸在閑適的鄉(xiāng)村生活中。
小朋友的天真,在于他們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好奇和懵懂。而歷經(jīng)世事,還始終保有一顆熱愛生活的赤子之心,是多么的不易。
當我們老去時,也不妨當個老頑童,一起打圈麻將,聊鄰里家常,笑口常開,身體康健,若能如此老,老了又何妨?
老去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指點江山,揮斥方遒”,這無關年齡,而在于心境和見識。
《南鄉(xiāng)子》
宋·黃庭堅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
萬事盡隨風雨去,
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頭上笑,
羞羞,白發(fā)簪花不解愁。
這首詞是黃庭堅的絕筆。雖已白發(fā)蒼茫,他始終有一顆通透可愛的稚子之心,簪花一笑,氣勢不減。讓人讀罷也跟著開懷大笑。
也許生命到了將盡的時候,會有一點點遺憾,但更多的是參透人生的豁達,人情冷暖我已歷經(jīng),滄海桑田我已看遍。
當年執(zhí)子之手,如今已與子偕老。長大的兒女亦能獨當一面。我這一生已經(jīng)圓滿,剩下的唯有高山流水,歡歌度日。
不能看開的就忘掉,及時行樂,還有什么是值得懼怕的嗎?
老去的時候,我們是希望有人因為我們的年齡而可憐我們,還是希望有人因為我們的樂觀敬佩我們?詩詞君想,當然是后者。
《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六十四歲的劉禹錫,在洛陽與老友白居易久別重逢,兩人都喜出望外。
黃昏有什么可怕的?尚且有滿天的霞光可以賞玩。
等老去以后,曾經(jīng)分離的老友、同學們,終于在閑暇中又聚到了一起,看著那些泛黃的老照片,和如今皺紋橫生的臉,我不會感到悲傷,我只會感到快慰,深深同學情,滄桑再聚首,一起說著當年的往事,帶著不服老的笑意。
等我老去,陪君大醉三千場,不用訴離殤,才是人生一大幸事。
等到老了,希望有一方庭院。
桃李滿院,一架秋千。春風微醺的時候,躺在秋千上看書,那只剛抱來的小奶狗,正在打著滾撲咬花瓣。
《歸園田居·其一》
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任官十三年,卻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他在四十一歲時辭官回家,之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這首詩寫的不是關于青春年少的美夢,不是關于盛年正當?shù)暮狼?,卻是關于“黃昏時期”的追求。
你的心中是否一直藏著年輕時未完的理想?是否尚未去欣賞這江山多嬌的景致?是否早已厭倦了朝九晚五繁忙庸碌的生活?
那就做出改變吧。如果想學知識,就去老年大學報個班。如果想旅游,就和愛人一起報個團。如果厭倦了車水馬龍的城市,那就回兒時的鄉(xiāng)下,養(yǎng)養(yǎng)花,種種菜。
當人生的黃昏到來的時候,我們有自己想要的活法,有為之努力的勇氣,那么,黃昏只是新的開始。并且,是令人期待的開始。
如果黑夜并不可怕,我們?yōu)槭裁催€要懼怕黃昏?
如果老去并不可怕,我們?yōu)槭裁催€要懼怕皺紋?
總要有結束,才會有新的開始。
不如趁著夕陽尚好,好好看一看歸鳥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夕陽無限好,我不懼黃昏。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