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生了二胎,滿月的時候我?guī)е⒆尤タ赐?/span>
?
小寶寶粉嘟嘟的可愛極了,一家人雖然忙碌卻掩不住欣喜。
?
朋友也感慨:“雖然這一波折騰得我夠嗆,可是真的很滿足。尤其是我家琪琪,自打有了妹妹后懂事多了,特別聽話。
以前她都是跟我睡,生完妹妹后,我讓她跟奶奶睡。一開始她也會哭,我就跟她講,你現(xiàn)在是姐姐了,要懂事,不然媽媽可就失望了,不愛你了,然后她就乖乖跟奶奶睡了。”
?
我們正聊著,琪琪和我兒子在爭一個玩具。
?
琪琪說:“先讓我玩一下吧!”
?
我兒子不樂意:“我想先玩!”
?
朋友趕緊說:“琪琪,先給弟弟玩一下,你這樣不懂得謙讓以后還怎么照顧妹妹呢?”
?
琪琪看了媽媽一眼,然后低下頭松開了手。
?
朋友一臉滿足,然而我卻心疼琪琪。
?
琪琪才4歲多,?她這么懂事,不過是害怕失去媽媽的愛。
?
于是她努力地做個好孩子,竭盡所能地討好媽媽,希望得到媽媽的愛。
?
她看上去有多懂事,內(nèi)心就有多恐懼和不安。
?
像琪琪這樣的孩子,極有可能發(fā)展成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xué)術(shù)語上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會以別人是否滿意作為評判自身價值的標準,不斷地自我委屈,犧牲自我,以此來獲得他人的好評,保持與他人的和諧關(guān)系。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是沒有情緒,而是為了迎合他人藏起了自己的情緒。
?
慢慢的,他們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快樂。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活得有多累
?
《少年說》里,有這樣一個男孩讓我印象深刻,他站在臺上有些窘迫地分享了他的一個壞習(xí)慣:“我喜歡說謊,喜歡'扮演'一個好孩子。
?
為了迎合大家'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個觀念,讓別人覺得我很獨立,我到處宣揚我很窮,故意穿破爛的衣服和鞋子。
?
為了讓別人覺得我有'勤儉節(jié)約'的好品質(zhì),我天天吃同學(xué)的剩飯。
?
我的初衷是想讓大家注意我,喜歡我,但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同學(xué)們開始討厭我、誤會我,覺得我無聊。時間久了,說謊也成了我改不掉的壞習(xí)慣?!?/span>
說到這里,他垂下眼,有些沮喪。
?
頓了一下,他大聲呼喊:“我不想再說謊了,不想再'扮演'一個好孩子,我要當一個真正的好孩子?!?/span>
?
?知乎上一位網(wǎng)友控訴了討好型人格帶給他的痛苦:
?
“走在街上只要別人在笑我就覺得他們在嘲笑我,只要別人在說話我就覺得他們在指責(zé)我,我無時無刻地在乎別人的目光,壓抑自己的想法,每天像個木偶一樣做別人希望我做的事,說別人希望我說的話。
我不會拒絕,因為那時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種思維模式——找到控制我的人,微笑和接受,壓抑自己,最后痛苦到崩潰。
?
時至今日,理性可以讓我維持正常的社會生活,我一樣有抱負和野心,但依舊無法逃離討好型人格的痛苦,有時候會突然情緒不穩(wěn)定,自己在家里抱頭痛哭,時常感到恐懼,單位同事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小錯誤都會讓我陷入極端的恐懼?!?/span>
?
討好型人格是孩子一生難以擺脫的夢靨,它會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地撕咬你,讓你逃無可逃。
討好型人格背后是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
幼年時期的成長經(jīng)歷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那么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容易塑造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呢?
?
1、缺少愛和溫暖的家庭
?
或許是父母常年不在家,或許是父母感情不和,在這種缺少愛的家庭里,孩子感受不到溫暖,沒有安全感,只好在夾縫中求生存,小心翼翼地尋找一種讓父母能對自己好一點的姿態(tài)來面對。
?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內(nèi)心極其敏感脆弱,常常會以卑微的姿態(tài)去討好別人,以免受傷害或者換取關(guān)愛。
?
2、父母有著較強控制欲的家庭
?
在這種家庭里,父母總是試圖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見,否則會受到批判。
?
久而久之導(dǎo)致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完全被泯滅,成為只聽從大人安排的提線木偶,不敢也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當他們長大后,就會用迎合父母的方式去迎合其他人。
?
3、父母自我價值較低的家庭
?
這類父母本身即有著或多或少的討好型人格,常把“吃虧是福”掛在嘴邊,習(xí)慣于照顧他人感受而忽略自己感受,經(jīng)常委屈自己孩子去滿足別人家孩子的需求。
?
這種家庭的孩子,長大后會沿襲父母這種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不自覺的就容易討好別人。
?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縮影,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追溯到幼時的成長環(huán)境。
拒絕“懂事”的孩子,從“懂事”的父母做起
?
杜江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有些‘太懂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看大人的臉色,失去了應(yīng)有的放肆和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span>
?
怎樣避免把孩子養(yǎng)成太過懂事的討好型人格呢?
?
1、父母以身作則不做討好者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父母,首先應(yīng)該意識到討好型人格的危害,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給孩子做了什么榜樣。
?
當朋友家孩子想要自己孩子的玩具時,首先詢問孩子“你愿意嗎?”,而不是為了自己面子和照顧朋友情緒去強制孩子分享。
?
通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積極的影響,讓孩子學(xué)會尊重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
?
2、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
美國教育專家米基·法恩說:當父母給愛附加條件的時候,就是在暗示孩子價值感來源于他人的評判,孩子就會努力討好。
作為父母,要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不要試圖去將孩子打造成自己心中理想的樣子。
?
父母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我們愛你,無論你考100分還是90分,無論你滿身特長光芒萬丈還是平平凡凡給他人鼓掌……
愛他,只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
這樣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做自己。
?
3、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
當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選擇時,無論這個選擇是否合乎父母親的心意,父母都要尊重他們獨立思考的意識,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意愿,而不是用家長權(quán)威去壓制,這樣孩子才不會迫于外界壓力作出違背內(nèi)心的選擇。
?
4、培養(yǎng)孩子充實的內(nèi)心
?
內(nèi)心充實的孩子輸?shù)闷?,所以不會刻意追求別人的好評。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東西,并愿意為之付出努力,而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欣賞。
?
比如孩子因為在幼兒園幫助小朋友得到小紅花,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你能得到小紅花,媽媽很高興。
不過媽媽希望你幫助同學(xué)不是為了那朵小紅花,而是因為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感受到了快樂?!?/span>
?
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不用委屈自己去迎合任何人,這樣的人生才是美妙充實的人生。
?
愿每個孩子都可以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你恣意舒展的樣子就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