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一茬果實
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兩個最敏感階段,第一個階段是4—6歲,在這兩三年里,孩子從家庭感受到了生存中最基本的要素,并對性別及環(huán)境有了最初的認知,這一切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據,也是人際關系的基石。
第二個階段就是青春期,它是在第一個階段的基礎上發(fā)生的,換言之,它的質量基本取決于第一階段。
比如一個女孩子在小學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關愛,那么步入青春期時,她就有可能早戀、厭學……
一個男孩子也有可能因童年階段與父母的不良關系,而在青春期發(fā)生一些反?,F象,比如打架、早戀或逃學等。
童年是種子,青春期結出第一茬果實,雖然青黃不接,青澀脆弱,卻也實在地掛滿枝頭。但有經驗的果農都知道,第一茬果實不夠成熟,它們的營養(yǎng)還不夠豐富。果樹要養(yǎng),才能承擔成熟的責任。
這是對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們已經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卻遠未達到成熟的要求,廣義地說,是心理年齡幼稚,狹義地講,是除身體外其它一切條件均不具備。所以他們無權,也無法承擔生活。
? 02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都和父母的最后機會
并不是說這個階段就該無所作為,事實上,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過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
原因有二:第一,它是成家立業(yè)的前奏;第二,它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后機會。什么機會?
▼調整和教育的機會
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階段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并因此而表現不良,那么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給予彌補和引導,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補,那么他/她的一生將很難與幸福、健康、快樂結緣。
從多年治療與咨詢的經驗中不難看出,無論是高考減壓,還是親子關系,或是早戀、逃學、網癮、叛逆等,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與關愛,上述大部分問題都有解決的可能,可如果將之推延幾年。
對,只是短短的幾年后,當這些問題背后的心理因素如病毒一樣貫穿于孩子們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成為終生難愈的腫瘤,再治起來,不僅成本極高,而且治愈的可能性相當低。原因是,他們已經定型了,“炎癥”已經發(fā)展為“癌癥”!
▼青春期傷害的惡果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老師和家長最后的機會,因此在這個階段,許多孩子也令老師和家長們十分頭疼,有些明智的老師和家長會以耐心地陪伴、引導等方式感化孩子,他們或求助于專家,或者加強家校溝通,或者把孩子送到國外……
無論這些舉動是否高明,總之,他們在付出心血,而這些心血,孩子不會視而不見。只不過,那些回報有可能滯后。
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和父母沒有這種耐心,面對表現不良的學生或子女,他們仍然延續(xù)著十幾年前的管教方式,比如在孩子5歲時遭到老師或父母責打,15歲時還在忍受這種皮肉之苦。
這就等于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存在方式:我是不被老師和父母關愛的(5歲時),我是不被環(huán)境接納的(15歲),那么再過10年,25歲時,這個人就有可能發(fā)展出反社會人格或自虐傾向,再過10年、20年、30年……那些疼痛和羞辱將永遠伴隨其左右。
研究證明,青春期沒有被善待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殺率相當高。
這一切,均玷污了美麗圣潔的青春期,但此時的孩子還無法離開老師和父母而獨立生存,因此,他們還會被迫承受壓力與傷害,并帶著這些傷疤走向他們的下一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