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看到一篇短文,是一位已經考入重點高中的學生回顧自己的初中學習,今天推薦給大家…
作為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同學眼中崇拜的對象,我身邊環(huán)繞太多的光芒。然而,我一直對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我憑什么可以在成績榜上成為佼佼者?
憑智商嗎?初中由于成績優(yōu)秀,我被推選去參加一個智力競賽,結果我敗得一塌涂地,我還曾因此一度懷疑自己的智商低于別人。
憑努力嗎?即便是在初三披星戴月的日子里,班里每天都會有很多同學去教室比我早、回宿舍比我遲。在他們身上,似乎一低頭一抬頭便是白晝與黑夜之分。
憑補課嗎?當時我的家境清寒,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村人,自上學以來,便沒有參加過任何輔導機構的課程。?
畢業(yè)之后,我詢問了很多初中的同學,親自到校園做了調查,總結出一點關鍵能力:自學能力。那些非常努力的同學,他們盡最大努力只能考上一所普通的高中,但對于重點高中,他們望塵莫及...
看完文章之后,小編覺得這位同學說的太對了!為什么很多同學那么努力,卻還是不夠優(yōu)秀?歸根究底就是自學能力的問題!如果現在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有這個困惑,下面這篇文章說不定可以幫到你。
集中精力,干掉拖延癥!
要想擁有自學能力,首先就要意識到:拖延癥是死敵,必須干掉!
你知道拖延癥是怎么產生的嗎?
有件不想做的事情→想到這件事就特別煩躁→既然這么痛苦不如玩手機→變得更難受了。
那么,我們在大腦實質是這樣的:
大腦預測那件事會讓我們產生不安→這件事激活了大腦中的疼痛區(qū)域→大腦尋求停止這種痛苦開始轉移注意力。
同學們,拖延癥犯的時候不要自責,要怪就怪你的大腦,是你的大腦讓你難受的,所以你才沒寫作業(yè),都怪大腦這個“小壞蛋”。
但要做一個有自學能力的人,我們必須要戰(zhàn)勝拖延癥。
?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可能你看過很多關于拖延癥的文章,知道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如果你還沒解決拖延癥,那不妨可以看看這種:
如果你拖延癥犯了,不想寫作業(yè),解決拖延癥的方法就是去寫作業(yè)!
?
這個方法是不是非常令人無語,但是我要告訴你,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有研究表明:
當你面對一件特別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你的大腦會產生神經上的不適;但是一旦你開始做這個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大概十幾分鐘,神經的不適就會消失,會真的消失哦~
?
所以說,不寫小作文,很痛苦,怎么辦?去寫小作文!
不想看書 ,看見書就頭疼,怎么治頭疼?去看書!
你只要告訴自己:
我知道我要做的事情很煩,但是科學家們說了,這都是大腦在欺騙我,而且只要我開始做這個事情做個十幾分鐘我就不痛苦了,那我就試著先做十幾分鐘!
寫十幾分鐘小作文跟寫完一長篇文章比起來,是不是更容易操作呢?
你只要克服了這十幾分鐘,接下來一切就順風順水了。
至此,如果你已經成功干掉拖延癥,那么接下來就可以進入提升我們的自學能力的環(huán)節(jié)了。
自學能力第一步【分析問題】
分析問題一定要具體,同學們應該盡可能的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寫下來。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到“知己知彼”。
1.學習效率和時間分配
為什么很多同學成績進步不明顯?歸根結底就是學習效率低,不能有效利用時間,特別是不能把自己最清醒的時間留給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所以說,分析自己遇到的問題時,首先得評價一下自己的學習效率如何、時間分配如何?然后再去改變。
2.主干知識掌握情況
所謂主干知識,簡單講就是考試中占分值最多的教材內容。
在考試中,如果你在主干知識方面存在漏洞,那么這樣會造成“硬傷”,直接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
那么,你知道各科的主干知識都有哪些嗎?自己掌握得怎么樣?
3.心態(tài)
這個方面一般分為考試心態(tài)、學習心態(tài)兩個部分。
一些同學考試的時候由于緊張而導致沒有考好,還有一些同學在平時的學習中浮躁,導致一些知識點沒有學透,從而影響自己的成績。
那么,你的考試心態(tài)和學習心態(tài)怎么樣呢?
4.課外作業(yè)
很多同學由于要完成大量的作業(yè),好不容易有點時間,又被各種培訓班充斥,不要說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了,即使休息時間也不能保證。于是很多同學會身心疲憊,甚至面對作業(yè)有恐懼感。那么:
你是如何對待作業(yè)的?
你完成作業(yè)的方式是什么?
從完成作業(yè)中收獲了哪些?
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面對作業(yè)?
這些問題都是必須解決的。
5.有效地做題
平時學習中需要做一些代表性的題目,絕對不是題海戰(zhàn)術。那么,在你過去的學習中,你是如何做題的?從做題上有哪些收獲?這些問題也需要你重新認識。
6.總結和歸納
每一個章節(jié)學習完之后,都需要進行有效的總結和歸納,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它們的基礎上,拓展了哪些題目?題型有哪些?解題思路有哪些等等。
自學能力第二步【有效地預測】
什么,你掌握“對手”的命門,就會輕松戰(zhàn)勝他們。
1.對各科老師講課內容進行預測
很多同學被動地聽課,被動地做作業(yè),被動地考試,結果初中三年都處于被動的局面。學生面對各科老師的講課內容,應該進行合理的預測:
某科老師今天或者這周會講哪些內容?
哪些內容是你必須聽的?
你對這科老師某節(jié)課上內容有什么期望?
講課之后哪些是你預料中,哪些又是你預料之外的?
同時還有哪些內容還沒有講到或者不系統,你通過哪些途徑來彌補?
這樣的話你既超越了課堂,又超越了自己,相信你會取得不錯的回報。
2.對考試內容進行預測
如果平時學的東西不考、考到的東西沒有學好甚至沒有學到,勢必對你的士氣造成打擊,很多同學變得無助,積極性很低。那么要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就得對考試內容進行適當的預測:
這個知識點會在什么題目上考你?
在具體的題目中是如何體現的?
課內的題目特點是什么?
以往考題特點、課外資料相關題型的特點有哪些?
你把這些方面涉及到的題型都摸索透了,規(guī)律掌握了,即使考試的時候題型在你的預料之外,相信你都會覺得這樣的題目做起來很適合你,因為你已經是一個有心人了,考試對你來說是一次完善而非一次證明。
3.對自己將會遇到的問題作出預測
相信很多同學在考試中都有粗心大意、審題不全面、解答步驟不合理、時間分配不科學等現象。
那么在平時的學習中,特別是模擬考試中,應該特別留意這些問題。你清楚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平時的學習中才知道避免的必要性。
自學能力第三步【制定學習方案】
制定學習計劃,這些準備一定要有的:
都有一個錯題本;
都有一個好題本;
新課之前一定先預習;
先復習后做作業(yè);
做作業(yè)要計時(限時訓練)。
計劃管理—有規(guī)律
長計劃,短安排
在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最重要的是,能管住自己,也就擋住了各種學習上的負面干擾,如此,那個“大目標”也才會更接地氣,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擠時間,講效率
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后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后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堅持下去,形成習慣。計劃表要按照時間和內容順序,把放學回家后自己的吃飯、休息、學習時間安排一下,學習時間以45分鐘為一節(jié),中間休息10分鐘,下午第四節(jié)若為自習課也列入計劃表內。
預習管理—爭主動
讀: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對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后,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fā)現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
寫:預習時將模糊的、有障礙的、思維上的斷點(不明白之處)書寫下來。――讀寫同步走。
練: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后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系,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聽課管理—重效益
聽課必須做到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聽課時要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不預習跟不上。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抓自己預習中不懂之處。
事實證明:不預習當堂懂的在50%-60%,而預習后懂的則能在80%-90%。當堂沒聽懂的知識當堂問懂、研究懂。
復習管理—講方法
有效復習的核心是做到五個字:想、查、看、寫、說。
想: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
學生課后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過程非常重要,幾乎所有清華生、北大生、高考狀元都是這樣做的。學生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查:回想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
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地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復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幾乎能夠做到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看: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
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也包括回憶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寫: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
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并做上記號,以便總復習的時候,注意復習這部分內容。―建立復習本。
說:就是復述
如:每天都復述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周末復述一下自己一周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寫作能力突飛猛進。―此法用于預習和復習。
作業(yè)管理—要自律
不計時不作業(yè):限時作業(yè),記錄作業(yè)時間,與作業(yè)無關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20分鐘寫完英語;25分鐘寫完數學……
不復習不作業(yè):先復習所學的內容,然后作業(yè)。
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先放過,后攻堅。
不檢查不作業(yè):作業(yè)后必須檢查一遍。
不小結不作業(yè):寫完作業(yè)后,告訴自己學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獨立作業(yè)忌抄襲。
錯題管理—常反思
有了錯題本和難題本就叫會考試,目的是為以后復習使用。錯題和難題反映著許多知識點的聯結,掌握了錯題和難題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建立錯題本和難題本可用16K的橫格本,每頁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題;
第二部分是錯因;
第三部分是改正確與舉一反三:正確即寫出正確答案,過了一個月復習時,搭眼一看還不會,就問自己:怎么還不會?就要進一步查找原因,這時舉一反三,將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或習題聯系起來,寫下來。
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寫出錯題錯在什么地方,如:錯在代數方面,則提醒自己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學或請教老師和同學。
第五部分是復習次數:每隔一段時間要復習一次,怎么復習?蓋住原題自己用腦子想。此法比較適用于數理化。
難題管理—會溯源
一般來說,難題之難多半在于題目所涉知識點眾多,知識點之間關系錯綜復雜,思維(及方法運用)跳躍性大、邏輯性強,因此,對于難題,建議用溯源的方法整理。
一是查清楚題目所需知識清單,同步辨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二是復原自己考試時的思維路徑,查“堵”點、“歧”點;
三是借助參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點疑點甚至是漏點。之后,同樣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復習與檢查一次。
考試管理—抓重點
用一張丟分統計表管理。按科目分為填空、選擇、計算……等項目。
錯了、丟了多少分,用統計表說話,這樣,就能明白哪些是審題出了偏差,哪些是運算出了錯誤,是什么知識點有問題,哪方面需改進和提高。用紙把錯題抄下來,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試前可找出考點,拿出專門時間做錯題難題本上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