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長都想知道,怎樣有效地獎勵孩子?尤其期末復習階段。有時候獎勵多了,可能讓孩子依賴獎勵,他們對事情內在的興趣被消磨了,需要獎勵才會繼續(xù)做事,而不是做真正感興趣的事。但有時候遇到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不給獎勵好像根本行不通。今天給家長朋友們介紹幾個有效獎勵孩子的方法。
?01.
獎勵要及時
心理學行為控制理論中有一個“補強原則”。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對他的行為所帶來的結果滿意,他就想重復去做那件事。
用其原理,在孩子令人滿意的行為發(fā)生后立刻給予獎勵,常常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比如,孩子這次默寫單詞全部正確,沒有一個地方出錯。如果他及時獲得了獎勵,他會在今后的學習中重復做那種他認為是成功的行為。
如果我們對他努力做到的一切抱以忽視的狀態(tài),便會大大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即使他會因自己取得的小小進步而驕傲,也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直到覺得學好學壞沒什么兩樣。
所以,對孩子的獎勵要及時,及時發(fā)現孩子的進步,對孩子的進步給予獎勵。
不要給孩子設立“長久獎勵”,讓孩子覺得自己要努力很久才會得到這個獎勵,不利于調動孩子復習期間的積極性。在期末復習期間,建議家長對孩子一天的學習內容進行檢查,及時對孩子的進步進行獎勵。
?02.
獎勵孩子,
不讓他“得寸進尺”
孩子是聰明的,面對家長提供的獎勵,他會討價還價。有的孩子叫嚷道:“我不要再吃麥當勞了!你獎勵我一個電動平衡車!”平衡車這個要求父母還可以接受,于是答應了。如果縱容孩子,會使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最后又會埋怨:“這孩子真不聽話,不好管!”
父母也是有責任的。哪個孩子不想要最好的東西?這時父母應該分辨清楚哪些要求是可行的,哪些要求是不可行的,不可行的要求堅決不能答應,要讓孩子知道,雖然是獎勵,但決不能滿足你的不合理要求。如果孩子知道家長的態(tài)度堅決,也就知難而退了。
假如你遇到這個場景,會怎么做?
小明和媽媽逛商場,路過玩具店,小明要玩具電動車,媽媽不給買,說:“你的玩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小明一聽,就抱著媽媽哼唧起來:“媽媽買一個吧,媽媽買一個吧!”媽媽堅決地說:“不買!”這時,小明就大哭起來,坐在地上不肯走。媽媽生氣了,說:“你不走我走了!”說完,轉身就走了,小明的哭聲更大了。
父母以獎賞的形式刺激或強化孩子正面的行為,它一定不是先行許諾交換,而應行為在前,刺激在后。?
?03.
獎勵孩子,
走心的贊美不可缺少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次行為都會向孩子們傳遞出信息——如何看待自己。
孩子們對于父母所傳達的信息的敏感和關注的程度是非常驚人的。仔細想一下,你是不是這樣夸過孩子:“你真聰明,一學就會?!薄斑@個題那樣難,你都能解決,你長大肯定是天才?!?/span>
聽起來這的確是夸獎,可是仔細想一想你所傳達的信息是什么?
子會隱隱地感覺到:“如果我沒有學得那么快,我就不聰明了?!薄叭绻麆e的題我解決不了,我就不是什么天才了。”
身為父母,究竟要怎么才能去夸孩子呢??
?夸獎一定要注意細節(jié),要夸得很具體。
“這次作業(yè),你反復閱讀了書本,找出重點,方法很棒!”
“你這次作文里面用了好多排比句,開頭也非常好?!?/span>
“你的故事寫得很美,觀察地很仔細,事例非常恰當?!?/span>
用具體的話語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確實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讓孩子可以堅持下去,更好地面對難題。
?04.
陪伴孩子去復習,
是給孩子心理最大的獎勵
付出行動的獎勵如同撫慰心靈的陽光,心靈缺乏這種滋養(yǎng),便無法完美的綻放。
然而,大多來自家長的鼓勵,只是嘴上說幾句好聽的話,遇到孩子反抗,變鼓勵為責難。
鼓勵的最高境界是:有條件的贊賞,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在有條件的積極關注的環(huán)境長大。剛出生到走路,父母給與的愛和支持可能是無條件的,一到了上學的年紀,大部分家長不太會繼續(xù)這樣做。
換句話說,多數父母只會在孩子符合自己期望的時候,給孩子滿分的愛。如果對孩子的行為有不滿情緒,父母就會收回自己的愛。
孩子們這時得到的提示就是,只有做父母想讓他們做的事,才能得到愛。
為了得到愛,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間,孩子會什么都聽父母的安排,但是總有一天孩子會反感這種安排,一旦反感,父母的不適應,親子關系就陷入崩潰邊緣。
所以在平時生活中,特別是快到考試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陪伴孩子。孩子在復習,我們就在旁邊看書,給孩子以無聲的獎勵,讓孩子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獎勵孩子是個技術活,遠沒我們想的那么簡單。人生是一個不斷突破困境,從而體驗自己成長的力量的過程。尤其是孩子,這個世界對于他們有太多未知,每一天都會接受到新挑戰(zhàn),要勇敢前行,需要父母及時恰當的鼓勵,慢慢地才能形成自我鼓勵模式,成為一個內心強大,豐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