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公眾號“壹課”
前幾天學校有招聘會,我有事沒去,有個同學拍了張現(xiàn)場的照片給我,是幅格外引人注目的招聘KT板——紅綠漸變色的背景,毫無美感可言,甚至可以用簡陋來形容,中間幾個大字一甩:“桂林電視臺,招聘主持人,年薪二十萬?!?/span>
朋友一看到“桂林”兩個字就拍下來給我了,邊打趣:“你們家這招聘信息太直白,加上迷之配色,哈哈哈哈哈?!?/span>
我一看也笑,順手發(fā)了個朋友圈,配文:“有沒有人要和我一起回去支持家鄉(xiāng)事業(yè)?”
然后評論區(qū)就炸了,很多老同學們都在下面和我一起吐槽這直白又尷尬的配色——哈哈哈哈哈哈。笑完卻沒有了下文,包括我自己。
我們關注的是設計美觀與否,而不是招聘內容,我本身也就是當玩笑說說,明白沒有人真的會響應我的“號召”。
我們原來那些同學我還是知道的,一個個夢想和眼光都是比天高的,沒有幾個人是愿意回家鄉(xiāng)工作的。不是家鄉(xiāng)不好,而是從小在那片土地上踩慣了,總覺得膩了,想往上走,往外走。
問過很多高中同學以后的打算,大多都是選擇留在大城市打拼,鮮有愿意一畢業(yè)就回家鄉(xiāng)的。
這也難怪,見過了大城市的云譎波詭,誰還在乎家鄉(xiāng)的山清水秀呢。
?
說實話,在我還沒上大學之前,真覺得桂林是個挺適合生活的城市,風景又好,當?shù)厝艘矡崆?,米粉四塊錢二兩可以吃到很飽,更重要的是,家人朋友在身邊,一切讓人滿足的幸福都觸手可及。況且周邊新區(qū)正在迅速發(fā)展,機場擴建,一切欣欣向榮,整座城市也像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前途無量。
我并不覺得來自小城市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還記得大學班會第一天,我很自豪地說:“你們都知道“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是哪里吧?大家點點頭,我接著笑:“是我家。”
哪怕至今被歸為三四線小城市,因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沒有建地鐵,很少開演唱會和話劇演出,沒有霓虹閃爍的CBD,沒有遍地的咖啡館和販售機。
我依然很愛她。
可是,若讓我畢業(yè)之后備注行囊回去,我還真的會猶豫,不,應該說是會拒絕。
若用見異思遷來形容,其實真的不為過,哪怕這是個貶義詞。
來到經(jīng)濟發(fā)展的江浙滬地區(qū),熟識了這邊快而豐富的生活,的確讓我接觸到在高中時不曾了解的東西。
可能就像從小只吃過大白兔和話梅糖的小朋友來到了五彩繽紛的糖果城,沒有逛完櫥窗,把一種一種糖嘗完,至少看完,真的哭著鬧著不愿回家。
每一個孩子都會在糖果面前變得貪心起來,成了年之后的我們,在琳瑯滿目的機會中也會是這樣。
一座城市的建設可能急不來,藍圖修修改改,總要建成。可一個人的青春卻耗不起,夢想最熾熱的時候泡在溫水里,熱情過了就是過了。
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家鄉(xiāng)建設的速度若是比不上夢想膨脹的速度,還得走出去。
?
上次和爸爸打電話,他說:“我倒是希望你是個有見識有經(jīng)歷的女孩子,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去闖一下,我不是那么不開明的人?!倍鴭寢寗t莫名其妙地上升到了哲學高度:“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辛苦或安逸?!?/span>
很多人舍不下故鄉(xiāng)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古人常說“父母在,不遠游”,沒想到我家的父母倒是催著我走吧走吧,斬斷了最后的一絲掛念,也更加堅定了以后要給他們比現(xiàn)在更優(yōu)質的生活。
還記得大一的時候在杭州看了第一場正規(guī)表演的話劇,我覺得票貴舍不得,媽媽說,不要為經(jīng)歷和感受省錢,有些資源,是只有大城市才有,既然你已經(jīng)在那片土地上,不要僅僅成為她城市人口的千萬分之一,要去感受她,去融入她,她才是你的,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給了我們新鮮和包容。雖然覺得四處都缺乏歸屬感,但是終究遍地充滿機會。
有時候地方越小,反而容易過著一種“人情”生活,處處靠關系靠熟人,到了大城市竟然有了相對的公平,過著一種靠“能力”靠“努力”的生活,至少讓那些擠地鐵合租房的年輕人看到了希望,努力一點,更努力一點,自己就會比原來過得好一點,至少覺得自己是在不斷的更新當中。
故鄉(xiāng)可能是讓我們四肢放松安穩(wěn)躺下的地方,大城市給了我們施展拳腳的場地,開始試探自己有幾斤幾兩的能力,而不是指望著七大姑八大姨的關系。?
?
很小的時候看過一部小說,里面有個在上海打拼的貧家女孩,為了融入當?shù)厝?,苦苦學習上海話,挖空心思想要把自己身上小城市的氣質藏起來,不是為了去買個菜能和人家討價還價,而是為了避開那些阿拉啊儂啊之類的口舌閑碎。
多年之后到了外地讀書本覺得當?shù)厝硕纪玫难?,見人笑瞇瞇的。一個學姐嘴直:那是因為你過來玩,還掏錢,等到你要和人家搶錢賺搶飯吃搶地住了,就不是這副笑臉了。
把自己偽裝在華貴的衣服和飾物之間,慢慢學會了用唇齒間的細微變化來適應另外一個地域的口音,過著華麗的生活,吃著與家鄉(xiāng)口味相去甚遠的佳肴,買了一個又一個原來沒聽過的牌子的包包。
在地域與地域的比較,城市與城市的落差中找尋優(yōu)越感的人,本身也淺薄得可憐。
無論你走到多遠的地方,名字變成了Andy,Betty還是Emily,你飛黃騰達或者碌碌無為,插秧苗的都是你父親,笑起來皺紋爬上了眼角的女人還是你母親。
很喜歡一句話:“人總該有故鄉(xiāng)的善良?!?/span>
大城市對有夢想的人來說可能是殘忍的,但人嘛,總要對故鄉(xiāng)溫柔一點。
?
有人討論過一個問題,到底是在小城市安安穩(wěn)穩(wěn)地生活好呢,還是先去大城市拼搏一番。我想這個答案是開放性的,大城市不意味著優(yōu)越,小城市也沒必要自卑。
現(xiàn)在很多文字都鼓勵年輕人去大城市里拼啊闖啊不功成名就根本沒臉回家見父母。幸福本身涵蓋的東西太廣了,現(xiàn)在的價值觀常常將其功利化,所以很多人寧愿接受自己在大城市是一個小人物,而接受不了自己在小城市還是一個小人物。
路本來很寬,是人自己走窄了。
放輕松,這一輩子很長也很短,過得開心,自己覺得不后悔就行了。
大城市所給的上限是不確定的,但是小城市里卻有著清晰而可靠的下限,要是哪天我實在認命了,可能我也會回去。
安穩(wěn)的日子也不算丟人吧,拼不過總要認輸,前提是有沒有在失意歸來前拼盡全力。
?
所幸我現(xiàn)在才剛開始。
我告訴自己,我現(xiàn)在20歲,接下來的五年,八年,都是一場用青春去換的賭,我渾身上下充滿了求知欲,充滿了野心,我想讓自己最豐滿的靈魂去碰撞最多彩的世界,想留在大城市里生活一段時間,在中國最繁華的地方感受這個時代的脈搏,甚至想要去到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看人情世故,看煙火日落。
機會,視野,資源,在年輕的時候這些就像是暴雨,又是甘霖,給自以為是的年輕人沉重的打擊,告訴他這世界太大,個體多渺小,有予以豐富的成長和機會,前途無量。
畢竟這世界那么大,年輕的人翅膀剛硬起來,不撲騰兩下,熱血實在難涼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陽光家教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