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力猶如一套個人的心理自我免疫系統(tǒng),不僅保護自己免受困難與挫折的侵蝕,還能提高生命的動力,以勇氣與智慧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簡單來說,抗挫力,就是我們面對挫折的能力。
抵抗挫折的能力,不但無法通過家長的包辦代替實現(xiàn),也無法通過家長的“說教,建議和指導(dǎo)”實現(xiàn)。一次次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才能幫助孩子不斷的建立信心,讓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面對人生中的下一個難題。
為了孩子,忍住滿足自己的沖動,可能是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把解決問題的權(quán)利還給孩子吧。允許他面對自己的挫折,允許他哭過之后,意識到問題還要自己解決,所以擦擦眼淚,坐起來重新想辦法。
作者:樹媽馬瑞,P.E.T.父母效能訓(xùn)練認證講師,公眾號:溫暖紀(jì)錄者,ID:treelens。本文選自作者新書《把最好的自己給孩子》,首發(fā)于“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400萬孩子的哄睡神器,爸媽的育兒寶典。
........................................
一
從小到大,孩子難免生病,尤其是發(fā)燒最常見。
剛開始,我們會特別著急,認為孩子“病”了,要想盡辦法退燒。
然后,隨著經(jīng)驗和知識的增加,我們知道,其實發(fā)燒是孩子動用自己身體的力量,和外侵病毒的一種“斗爭反應(yīng)”,它不是病,只是一種“現(xiàn)象”。
后來,我們又知道,發(fā)燒是孩子增加免疫力的不可替代的途徑。每一次發(fā)燒,孩子都像是經(jīng)歷過一次浴血奮戰(zhàn)的士兵,手刃敵人,保衛(wèi)自己,戰(zhàn)斗力,意志力的數(shù)值都會飛躍式增長。
關(guān)于這一點的科學(xué)證明,在各種渠道能找到,我就不過多引用了。
話是這么說。可是回到孩子發(fā)燒的現(xiàn)場,誰也做不到云淡風(fēng)輕。
孩子平時水靈靈的大眼睛睜不開了,水嫩嫩的皮膚也暗淡了,跑來跑去的小調(diào)皮黏黏的趴在媽媽的身上,吃不下,睡不好。這個時候,每個家長的心都要碎了,比自己生病還要難受得多。恨不得能把這病轉(zhuǎn)到自己身上,代替那么小的寶寶受這份罪。
如果這時,有人伸過來一個機器,告訴你:高科技研究成果,按下一個按鈕,就可以代替孩子發(fā)燒生病,完全解除孩子身上所有的痛苦。立竿見影,手到病除——而且免費。你會選擇按這個按鈕么?
我得承認,那時候的我,一定會按這個救命的按鈕。花更多的錢也愿意。
說它救命,其實是救的我的命——雖然知道發(fā)燒只是正常反應(yīng),但是作為媽媽,卻還是深深的遭受著痛苦的折磨。
所以,與其說是為了孩子,還不如說是為了我自己。
如果你也跟當(dāng)時的我一樣,會選擇按下這個按鈕的話。那我們就會看到,破壞孩子自我成長能力的正確打開方式。
是的,孩子會在每次發(fā)燒之后,以我們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方式,增加內(nèi)在的能力。而如果我們剝奪他自己經(jīng)歷這個發(fā)燒的過程,就剝奪了他增加免疫力,自我修復(fù)的能力。這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二
萬幸的是,世界上并沒有這個機器,所以,我們雖然“恨不得”代替孩子承受發(fā)燒的痛苦,但是畢竟只是“恨而不得”。
可惜,除了生病之外,很多孩子幾乎沒權(quán)利親自去經(jīng)歷屬于自己的問題:
學(xué)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還沒來得及琢磨怎么爬起來,旁邊就有大手伸過來攙扶。同時囑咐著“你別走那么快,看摔著!”
自己穿褲子,二分鐘沒穿上一條腿,馬上有人過來幫忙穿好,耳邊響起“這么大了還不會穿褲子,弟弟比你小都會了”。
自己搭積木的時候,搭了好幾次都失敗了,急的坐在那里大哭,旁邊家長會不耐煩的過來,一邊幫忙搭好積木,一邊叨嘮著:“這么點小事,有什么可哭的呀?你不是男子漢!”
和幼兒園小朋友打架了,家長一邊埋怨“他打你,你就打他?。∧阍趺催@么沒用?”,一邊領(lǐng)著孩子去找對方家長理論。
上學(xué)之后,孩子到該睡覺的時候還沒完成作業(yè),家長心疼孩子,可能免不了幫忙完成作業(yè),但是又覺得這樣有點“慣著孩子”,所以再加兩句“修理”一下孩子:“做事情效率太低了!你這么拖拉,以后什么都做不好!”
假以時日。若干年后,這些家長就會成為那些追著老師要“孩子不自律,不自信,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案的焦慮的家長們。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發(fā)飆,失控;遇到困難回避,退縮,遇到問題馬上尋求幫助,有的稍有不順心就不做事”她們這么說自己的孩子。
從能力上剝奪孩子親自解決問題的機會,從心態(tài)上打擊和否定親自解決問題的信心。
在事實和意識兩個方面,把孩子的抗挫力扼殺在搖籃里,可謂萬無一失,堪稱完美。
三
“抗挫力”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花費三十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人生的挫折與困難面前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guān)鍵在于一個人Resilience(心理彈性能力,俗稱抗挫力)。抗挫力猶如一套個人的心理自我免疫系統(tǒng),不僅保護自己免受困難與挫折的侵蝕,還能提高生命的動力,以勇氣與智慧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簡單來說,抗挫力,就是我們面對挫折的能力。
浴火重生,還是遇火焚身。這取決于我們自己。
抗挫力最近被提的很多,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xiàn)自殺的情況。根據(jù)中國官方報道的數(shù)據(jù),中國是世界兒童自殺率最高的國家。而這些自殺原因里,絕大部分都不是真正遇到“人生絕境”,而是在面對類似“考試成績不如平時好,被老師同學(xué)誤會”這樣的情況時,孩子認為這就是“人生絕境”,無計可施,悲觀絕望所導(dǎo)致的。
事實上,自殺只是缺失抗挫折能力問題長期累積而體現(xiàn)出來的。
而我們每個人的家庭生活中,也是很容易受到抗挫力缺失的影響的。
一個老師告訴我,現(xiàn)在導(dǎo)致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不好的原因,通常都是來自于孩子自身的意志和能力:
比如遇到難題就放棄,學(xué)習(xí)不肯努力,一點不開心就不去學(xué)習(xí),習(xí)慣問別人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等等,這正是抗挫折能力缺失的體現(xiàn)。
抗挫折能力分為兩部分:
1、?抵抗挫折的能力。
2、?相信自己有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時有勇氣面對挫折。
簡單來說,如果挫折是我們在森林里面對的一只熊的話——對,就是《荒野獵人》里面,小李曾經(jīng)面對過的那只。
首先,我們要有足夠的體力,能夠與熊搏斗,如果太過羸弱恐怕無法實現(xiàn)。也要有相應(yīng)的智力,能夠讓我們能夠有機會贏過它。
但是,即使我們同時擁有體力和智力,但是我們一見到熊就嚇得屁滾尿流,也就只有任熊宰割的份。
所以,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相信自己能夠戰(zhàn)勝它的信心,有與之搏斗的勇氣。
這才有贏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抵抗挫折,需要有真實的能力去處理它,也要有心里的勇氣去面對它。缺一不可。
四
·???????? 抵抗挫折的能力
來自于以往獨自解決挫折的經(jīng)驗;
來自于在摔倒了自己爬起來的過程中,體會自己身體的力量;
在自己穿衣服的過程中,感受四肢的協(xié)調(diào)感;
在自己搭建積木的過程中,體會力的平衡感;
在處理和小伙伴的沖突時,學(xué)習(xí)人際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辛苦的鉆研學(xué)習(xí)難題的時候,融會貫通課上所學(xué),并且摸索到最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方法。
這些,不但無法通過家長的包辦代替實現(xiàn),也無法通過家長的“說教,建議和指導(dǎo)”實現(xiàn)。因為那是你的經(jīng)驗,不是孩子自己的。
正如小李的爸媽,也未曾教過他如何與熊搏斗,在寒冷的時候要躲到動物的尸體中取暖一樣,他也不知道自己知道這些。但是在真正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們會調(diào)動身體里所有的潛能去解決。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是以往一次次摔倒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xué)會穿衣服,自己最終成功的搭建積木,自己處理和小伙伴的矛盾,自己思考學(xué)習(xí)中的難題的成功經(jīng)驗,能幫助孩子不斷的建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面對人生中的下一個難題。
我們的今天,正是我們的昨天決定的。
以往的失敗會帶來明天的失敗。以往的成功,同樣。
“我就是看著孩子靠自己無法成功,怕他失敗了太挫敗,所以才去幫他的呀!”
很多家長都這么說。
比如孩子搭不好積木,急的嚎啕大哭。
這時候,如果我們?nèi)退焖俅詈梅e木,孩子學(xué)到的就是遇到困難媽媽會幫我,有事找別人求助最方便。
而如果我們在幫他的時候,嘮叨著“你不行,你怎么那么笨,這么點小事都做不好,就知道哭,不堅強”的話,就是在孩子對自己能力有懷疑的時候,明確清晰的告訴他:“不用懷疑,你真的做不到,你需要別人幫忙才能做到”。
如果孩子內(nèi)心的自信和意志力是“根”,那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行為就是在這個基礎(chǔ)上長出來的“草”。
我們做著代替孩子解決問題的行為,說著否定他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語言,無異于“斬草除根”。
有的家長說:“有時候孩子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需要我們幫助。“
沒有錯,何來對?當(dāng)孩子有機會去嘗試各種處理問題的方法時,他才有判斷對錯的可能。
放手讓孩子去“錯”,允許孩子用跟你不一樣的方法解決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對”的標(biāo)準(zhǔn)并沒有那么狹隘。
·???????? 把解決問題的權(quán)利還給孩子吧
允許他面對自己的挫折,允許他大哭,允許他哭過之后,意識到問題還要自己解決,所以擦擦眼淚,坐起來重新想辦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并非是一個冷血的旁觀者,而是一個堅定的支持者。
就像馬拉松跑道邊,觀眾的加油聲能夠支持運動員跑出最大潛能的好成績,但是,如果觀眾上場代替運動員跑步,這場比賽會輸,兩個人的人生也不會贏。
最后,我們應(yīng)該問自己一個問題:
當(dāng)孩子搭不好積木急的大哭的時候,究竟為什么要去幫他呢?
是因為心疼孩子哭?
因為聽到孩子哭就心煩?
因為不忍心孩子感受到“搭不好”的挫敗感?
因為如果自己不幫忙,會“不像個好媽媽”?
還是因為想顯示自己的全知全能?
……
仿佛,沒有一個答案是為了孩子,更多是為了緩解我們自己的焦慮。
就像我想要按下按鈕,代替孩子發(fā)燒一樣。
為了孩子,忍住滿足自己的沖動,可能是我們最需要做的事。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guān)注陽光家教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