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是2012年初次做校長時的家校筆記。那時候,正值家校關系建立的初期。事實證明,理性的互動,能夠創(chuàng)造出信任的氛圍。今天翻出舊文,與我的老師們分享。媒體請勿約稿,這組文章曾發(fā)表于《班主任之友》雜志,并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zhuǎn)載。
初做校長時的那批家長,不少都是我的微信好友,保持著良好的互動,也經(jīng)常討論孩子教育的問題。謹以此舊文,紀念我們一起度過的愉快的日子,并致以深深的謝意。
新教育小學門前的路很窄,又有小區(qū)的車在停,門口經(jīng)常就堵上了。盡心盡責的家委會提出了許多建議,學校就決定,讓家長的車不要在學校門口停。
結果,沒幾天,就發(fā)生了一場沖突。一位老師,阻止一位家長在校門口停車,家長不樂意,言語間就沖突起來了。家長居然還往窗外吐了一口痰(家長后來解釋,是自己的習慣,不是故意的)。
老師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包括跟家長(實名)的對話,然后,發(fā)到了家長群里。結果,引發(fā)了新一輪的波瀾……
我建議把這件事的整個過程做一個詳盡的記錄,原始發(fā)言全部保存,永久性地作為學校的檔案。
然后,作為學術校長,我始終考慮的是,所有人(學校,以及老師,包括家長),能從這件事是學到什么?
1
停車沖突的是非是很清楚的,責任主要在家長。(具體言語沖突中,或許雙方都存在溝通方式的問題,暫不計)
事止于此的話,解決方案很明顯:
(1)由班主任出面,詳細了解情況,并建議家長來學校向值周的老師致歉。最好夫妻都來,這樣有一個人可以從中調(diào)整避免尷尬。致歉,主要是做自我反思。在致歉過程中,老師也應該做一些檢討,主要是溝通方式上的反思。責任有主次,但并非得理者就不需要反思。何況,這種反思主要是傳達一種善意。
(2)學校層面的反思。這件事,要反思的不僅僅是當事人,學校也要為校門口停車整治這件行政行為本身進行深刻的反思,并作出積極的調(diào)整。
學校層面的反思,是重點,這對于新學校的成長,顯得非常重要。學校首先要反?。簛y停車的問題,責任真的全在家長嗎?
未必。
作為學校,要追問自己:
(1)我是否確定了明確的停車規(guī)則?這規(guī)則合理嗎?是不是經(jīng)過了實地勘察與反復討論?有沒有跟家委會討論過?有沒有給家長對規(guī)則進行審議的空間和時間?
(2)我是否把規(guī)則發(fā)布給了全體家長?網(wǎng)絡發(fā)布是有缺陷的,家長不一定上網(wǎng),上網(wǎng)了也不一定能看到完整的信息。我有沒有做到將規(guī)則書面化,并要求家長提交回執(zhí)?
(3)我是否在確信規(guī)則已經(jīng)被家長知道并理解后,及時在學校門口進行反饋?反饋很簡單,一開始提醒(家長可能忘記了),如果有家長反復如此,記下車牌號,在家長群公開批評,這是為了捍衛(wèi)規(guī)則(因為已經(jīng)給了你犯錯的機會,你還要繼續(xù)犯錯,那是你自己不尊重自己)。
作為學校,在這類事務上,一定要防止草率,必須考慮:
(1)如果不允許家長把車停在校門口,那么,家長可以把車停在哪里?不替家長著想,肯定不合理。
(2)確定了規(guī)則之后,要嚴格執(zhí)行規(guī)則。以這次為例,很可能的情況是,規(guī)則未明確,許多家長亂停車,然后你抓住一個家長批評,這個家長肯定有意見:別人可以,我就不可以?!就是說,要確保規(guī)則被執(zhí)行且始終如一。至少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行。
這起沖突,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類似這樣的沖突,可以幫助新學??焖俪砷L,完善自己在行政方面的諸多漏洞。——這是它的積極意義。
2
繼發(fā)的波瀾,始料不及。值周老師顯然非常生氣,將門口發(fā)生的一幕記錄下來,發(fā)到了家長總?cè)褐校膫€班家長都看到了。并且,立即引發(fā)了一輪針對那個家長的批評,有些批評過火,幾乎成了討伐。
這讓我非常不安,我知道,這次,是老師做錯了。為什么?我先說明幾條原則:
(1)老師是有高職業(yè)素養(yǎng)的人群,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簡單地“以牙還牙”。無論何等情境,都要讓自己的言行符合職業(yè)規(guī)范,不能意氣用事。意氣用事必定導致犯錯誤,使事件復雜化。
(2)在家長群中,對于這類事件,通常必須作出反饋。但反饋時,要隱去家長姓名(其實是孩子的姓名)。因為反饋的目的,不是打擊報復這個家長,而是提醒其他家長注意,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事是核心,人不能成為核心。我們教育孩子時,要遵守“對錯誤零度寬容,對靈魂無限愛護”的原則,我們與家長交流也是一樣,家長再怎么犯錯,除非極端的情形,通常都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是自家人之間的沖突,堅持是非觀,但是,對人始終要有寬容,要保持一份善意?!呐履銓ξ也簧?,我也對你保持一份善意,這非常重要。
(3)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家長與老師的沖突,要讓孩子毫不知情。如果教師因家校沖突懲罰孩子,是嚴重違背教育倫理的行為。(你可以減少對孩子的額外付出,但你不能不履行作為一個教師的職責)家長和教師,在孩子面前彼此維護對方的權威,這是極端重要的。如果因為一時意氣,讓孩子承受不應該承受的東西,那么其實沒有贏家。
(4)在任何溝通或反饋中,教師必須以自我檢討開始。哪怕無可檢討,也可檢討自己的溝通方式,這種姿態(tài)中,也包含了一份職業(yè)素養(yǎng)。
(5)只要發(fā)生此類事,教師都應該對事件的前因后果進行不帶感情色彩的非常客觀的描述,尤其不能隱瞞自己做錯的部分,盡可能地還原真實情形。(這情形肯定和家長的描繪有差異,這是非常正常的。家長吐痰,說不是吐給老師,老師在沖突中看到家長吐痰,自然認為是吐給自己,這種理解的差異是肯定存在的,而且真相可能永遠弄不清楚。)
3
老師的公布名字的行為,又引發(fā)了家長們的對峙。
有些家長,指責該家長行為不妥,沒有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另一些家長,主要是該班家長(抱團行為是可以理解的),又出來反擊,說為什么老師要組織討伐家長?
這一次,雙方都有對的地方,但雙方都同時也錯了:
(1)該家長行為不妥,所有人都要認識到。
(2)不應該把批評變成討伐,對事轉(zhuǎn)為對人。
那么,最好的反應方式是什么?是恕,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家長可以這樣反應:校門口亂停車確實會影響學校,影響到孩子們的安全,老師提醒得對,我們一定注意,一定從自身做起,不違反學校的停車規(guī)定。(有家長就是這樣反應的,這就是聚焦于事,是讓事件朝著積極方面發(fā)展)
該班家長可以這樣反應:這件事,確實是家長的不對,我也能理解老師的感受。但強烈呼吁,不要公布當事人的姓名。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家校作為一個共同體,應該“對事不對人”,所以建議其他家長,我們不要再批評這位家長了,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有沒有亂停車,有沒有遵守相關規(guī)則?(如果是家委會成員,還應該說,這件事,家委會也有責任,工作沒做好……)
只是抱怨對方,而不自我反思,很快就成為相互攻擊,這有助于解決問題嗎?而且,還惡化了鄰里關系。
很快,該班家委會作出決定,該班家長退出全校性的家長群。
這次,事情變得非常嚴重。因為前面是家長們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家委會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這不是一個人的意氣用事,這代表了一個組織的意氣用事。如果作為一個組織的意氣用事的話,學校就必須作出回應。
我的原則很簡單:每個人,請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家委會也不例外(因為家委會的決議,是代表全體家長意見的,否則,不成非法決議了?)。
負責意味著什么?首先,全校性的家長群,將拒絕已經(jīng)退群的家長再度加入(沒退的當然也不清除)。因為,你們已經(jīng)作了選擇。
本來,家委會合宜的反應應該是:
(1)分擔錯誤。家委會出面,意味著這個班級所有的家長都是“一家人”,所以,一個家長的錯誤,整個“家庭”要為此道歉。
(2)保護“家人”。呼吁停止帶有討伐行為的批評,對事不對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家委會撐腰了,犯錯誤的家長說話不一樣了……
我替他難過,因為他缺乏真正的擔當。我如果是他,我會這樣反應:
(1)這件事情,責任主要在我,我不應該……
(2)但是,也有誤解的地方,我有搖下車窗亂吐痰的習慣,那天早晨我的這個行為是不自覺的,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針對老師的,但老師誤解了,再次致歉……(如果還有其他類似的細節(jié)被誤解了,一一指出)
(3)感謝各位家長對我的批評,我一定改正錯誤。雖然有些家長言辭激烈,但用心是好的,我們都是為了這所學校,為了我們自己的孩子啊。
老師公布姓名,從學校、老師、旁觀者的角度,是一個錯誤。但作為當事人,則反而不能認為這是一個錯誤,而應該選擇坦然承受,這種承受,是表達歉意的最好方式。
在新教育小學,有過類似的事情。有一次,有老師不點名地在工作群是批評了另一個年長得多的老師,那個老師看到了,非常誠懇平靜地說,這個沒點名的老師是我,這件事我做錯了,感謝**老師的提醒,我以后一定注意。就這個行為,贏得了我的敬意,相信,也贏得了其他老師的敬意。
沒有自我反思的批評,不但是缺乏力量的,而且是沒有合法性的。這不是批評,也不是維護,這只是相互攻訐。
4
什么叫“正能量”?什么叫“相互支持的家校環(huán)境”?一遇到?jīng)_突,有多少人會首先反思自己?沖突的積極意義,是所有人都要從中學習。
我想,在新教育家校關系中,所有人在發(fā)言的時候,都要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則,或者說價值觀,我羅列如下,我認為不會有人反對這些規(guī)則:
(1)家校關系不是交易關系,不是敵我關系,而是相互支持的關系。凡是不利于營造相互支持的環(huán)境的行為,都是錯誤的行為。在沖突中,要控制自己的意氣,始終保持必要的理性,確保事情最終朝著建設性的方面發(fā)展。
(2)家校關系要遵守一些恒定的價值觀,人人要有是非心,不能因為自己的立場,不顧是非,只考慮對自己是否有利,而照顧不到別人的感受。
我喜歡這樣的場景,有家長跟我劇烈地爭吵,因為他認為我的言行違反了原則(而不是因為我的言行讓他不舒服),他甚至不在乎自己的小孩在我們學校讀書,他只是堅持他認為對的事情。這樣的家長,我會始終保持敬意,因為我知道他有底線,有超出利己行為的原則。
有些時候,家長會因為不想得罪老師或校長,而發(fā)違心之言,這是令人難過的。因為家長低估了你,以及你的老師們的人品。他們覺得如果得罪了你,你會遷移到他的孩子身上。(我承認,許多學校確實會如此,但新教育小學不會如此)
事實上,我會作出反應,經(jīng)常是劇烈的反應,因為我是一個原則性非常強,并且骨子里很強悍的人。但迫使我作出反應的,不會是講道理的家長,不會是觀點和我不一致的家長,而是自私自利,置共同體利益于不顧的家長。而且,我的反應也不會是突破職業(yè)底線,或拿孩子作為工具,再生氣,我也會履行工作職責。我的反應是甘地式的,“非暴力不作為”,但“不作為”,不是指工作職責內(nèi)的不作為,而是工作職責外的“不作為”,例如,在一定時間內(nèi),不給這個班級提供額外的支持。因為我如果不反應,家長就不會反思和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最終,不利于整個團隊的發(fā)展。
(3)對事不對人,彼此的愛與尊重,在新教育家校關系中具有特別的意義??赡芎芏鄬W校包括一些名校,家校都是交易性質(zhì)的,但新教育學校不是。所以,我們不收家長禮物,我們提倡老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我們將愛(而不是分數(shù))置于師生關系的核心,我們自然渴望得到同等的對待。但是,憑什么說我們彼此是相愛的?如果一點點小小的沖突,一點點小小的面子,都能引來彼此攻擊的話?
家長錯了,但我要求學校和老師首先反思,尤其是學校。而家長姓名被公布,也讓我尤其不安。我立即提醒學校必須為此致歉,并提醒班主任這些事不能涉及孩子,提醒其他家長要對事不對人……這基于我的原則,基于我的立場,也基于我一直把家長沒當成外人,而是覺得在新教育學校,家校一體。
老師錯了,我會批評老師,和老師深度交流,協(xié)助老師理解為什么錯了。但我愛我們的每一個老師,我知道他們相比其他學校的老師非常辛苦。對我來說,批評或交流,都不是指責,而是愛的深刻表現(xiàn)。如果我不愛我們的老師,我就沒有資格批評他們。
5
新教育小學的家校關系,從一開始就具有自己的特點,家長和老師們的關系特別好,對學校工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當然,對學校的未來也抱有極大的期待。這些,一直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
但是,我不想和稀泥。
我不想掩飾學校以及教師們的不成熟,我愛這所學校,愛這群老師,不是因為他們成熟,而是因為他們有理想,敬業(yè),熱愛孩子,他們在以自己的努力來踐行承諾,這所學校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情與執(zhí)著,是罕見的,我對今天不成熟的寬容理解,是建立在對未來的信心上的。
我也深知家長們也還不夠成熟,哪怕是最熱情的家長,也需要和團隊不斷地磨合。有時候會說錯話(像對那個家長的過火批評),但必須被諒解,因為心中愛,有認同。
所以,我不想學校遇到的每一次沖突(哪怕像這次這樣并不嚴重)被輕輕地掩蓋過去。
因為,我渴望所有人從中學習:
學校從中學習提高行政水平,以更好地服務于教師和家長;
教師從中學習如何依據(jù)原則而行,以更高的職業(yè)和專業(yè)素養(yǎng)來從容應對挑戰(zhàn);
家長從中學習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如何與學校及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并學會彼此相處;
所有人,都要從一次次沖突中學習愛與尊重,因為,這才是最偉大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我們學到的一切,將深刻地影響我們的孩子。
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陽光家教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