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親子互動節(jié)目的熱播,社會重新將目光匯聚到了“父親”這個角色上。今天是父親節(jié),杭州都市月嫂聯(lián)合浙江新聞網、浙江都市網針對0—6歲的寶寶爸爸們進行了網絡育兒問卷調查,調查顯示七成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竟不足一小時,父愛缺失令人擔憂。
孩子照顧多為外婆奶奶包辦 父親處于邊緣地位
陪孩子玩耍?陪孩子談心?陪孩子做作業(yè)?沒有時間!
據(jù)調查顯示,高達77%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以內,僅9%的孩子爸爸會有超過3小時的時間伴在孩子身邊。尤其是一周歲以內的孩子的爸爸,因為和孩子的作息時間錯開,和孩子的交流也只能局限于看一眼早已熟睡的孩子。
“我家兒子都不認識我這親爹啦!”去年才榮升為爸爸的李先生調侃道。
李先生是杭州一名典型的80后IT男,與絕大多數(shù)的爸爸一樣,早上七點出門,晚上七點到家,中午在公司解決午飯,基本是白天不著家。要是工作不忙,還能晚上到家跟寶寶玩一會,“陪電腦的時間可比陪我家寶寶多的多啦!趕上加班的話,回去寶寶早就睡著了!”
因此,照顧孩子的重任往往落在母親和家中長輩身上。數(shù)據(jù)顯示,孩子由母親照顧的占20%,由外婆奶奶照顧的占51%,而由爸爸本人照顧的僅占5%,由月嫂、育兒嫂照顧的占24%。
爸爸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處于“邊緣地位”。
爸爸們的心聲:“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家孩子都3歲了,因為和太太在杭州工作都很忙,孩子從斷奶開始就帶回山東老家讓姥姥幫忙帶,我愛人在大假小假還經常回家看看孩子,我工作實在太忙,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談到孩子,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山東大漢——陸先生面露愧疚。
在杭州,有很多類似的爸爸們,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成了“隱形人”。不能陪伴孩子成長對于他們而言,是最大的遺憾。
調查顯示,有34%的爸爸認為自己在育兒方面是不稱職的,“父愛缺失”成了爸爸們主動承認的事實。
一邊意識到父親角色的重要性,一邊又認為自己在育兒方面不稱職,這個矛盾主要來自于賺錢(工作)與養(yǎng)育孩子之間的沖突。
調查顯示,有53%的父親認為:“賺錢的同時,要積極配合母親養(yǎng)育孩子”,但是還有部分父親沒能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
育兒專家提示:讓父愛回歸孩子生活
有40年母嬰工作經驗的杭州都市月嫂護理中心主任王順清指出:科學研究證明,父親在嬰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父親在促進寶寶語言規(guī)范,培養(yǎng)寶寶完整心態(tài),奠定社交基礎,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等各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順清同時說,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社會能力也與父子關系有關:父子關系冷淡,則孩子在數(shù)學和閱讀理解方面的成績較低,在人際關系中有不安全感,自尊心較低,常表現(xiàn)為焦慮不安,不容易和他人友好相處。
“讓父愛回歸孩子生活,少打幾個字,少喝一杯酒,多陪孩子哪怕一分鐘?!蓖蹴樓搴粲醢职謧兌嗯闩愫⒆觽?,陪孩子玩,陪孩子讀書,帶孩子旅行、做游戲,多帶孩子和自己一起出席社交場合,這將讓女孩兒更加獨立,讓男孩兒更加有擔當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