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曾聽過一個好笑又心酸的段子,一位老師在講課途中停下來說道:“麻煩前排看小說的同學跟中間聊天的同學說一聲,不要打擾后排睡覺的同學?!币痪湓捳f中了多少人上學時做的那些“壞事兒”。
做老師的都不希望自己的課堂這樣,但是學生每天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也是有點“累覺不愛”。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夠讓學生們愛上你的課堂呢?
拉拉課堂的“韌帶”,讓它張弛有度
1.設置教學互動 學生當起老師會怎樣?
讓學生做起“小老師”,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課堂是老師的,更是自己的。拋出適量的互動任務給學生,通過邀請學生參與教學把學生拉回到課堂上來。
例如,學習一篇課文前需要了解作者,可以把這樣的任務交給學生去準備;一道難題有少數(shù)學生做了出來,就可以請學生講出解題思路。準備的同學自然會認真對待,對于聽課的學生,身邊的伙伴成為了課堂上的主角,自然更愿意關注,傾聽,因為說不定哪一天自己也會成為講臺上的一員。
“我們從膽怯羞澀到放松自如,從語無倫次到能夠有條理表達,每個人的勇氣和口才都得到了鍛煉,這也迫使我們更加認真地做好功課預習?!睂W生劉慧如說。她就讀的中學開展了“課前三分鐘演講”和“今天我做小老師”活,。老師鼓勵學生預習課程,模仿老師的樣子為同學們講課。
班主任馮連花老師發(fā)現(xiàn),把課堂交給學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了良好的班風學風。
2.把握心理規(guī)律 容許“開小差”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10--12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約為25至30分鐘,12歲以上的孩子普遍能夠集中注意力超過30分鐘,但即便是一個成年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在一小時以內。
“要親自體驗學生的負擔有多重,才能掌握‘第一手的學情’,明白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蹦详柲持袑W數(shù)學教師黃云說:“在上課的時候,我會格外珍惜這“珍貴的40分鐘”,科學合理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他們快速高效地掌握所學知識。盡量不過多占用課外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span>
學生每天要上很多節(jié)課,每節(jié)課至少40分鐘,而間歇通常只有10分鐘,很多時候這可憐的10分鐘可能還會被老師占用。所以學生有時就會在課堂上“開小差”,悄悄地緩解一下疲勞。這樣一想,學生在課堂40分鐘內偶爾開一下“小差”,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呢?
3.放風箏要拉線 課堂秩序要維護
如果學生已經翻身當老師,“開小差”不挨罰了,那就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學生“上房揭瓦”了。畢竟課堂紀律過于松散,也不利于學生們的課堂學習。
中學生張雨田說:“如果我聽課或者做題的時候,旁邊的同學在聊天,我當然希望老師能發(fā)現(xiàn)然后管一下?!?/span>
都說管好課堂紀律是老師的基本功,這看家本事必須派上用場。
豐富表達方式,給內容好“賣相”
4.用小課本開拓大世界
青少年思維的特點是活躍、跳躍、好奇心強。要用小小的課本困住一顆顆插了翅膀的心是不可能的。當學生翻開課本時,多么希望課本是一個小小的鏈接,后面是一個奇妙的大千世界,裝著上下數(shù)千載的歷史、名山大川、宇宙星辰。老師就是讓這個鏈接生效的關鍵點。
安徽省某中學老師阮勝明說,記得自己剛走上講臺那會兒,我的老師告誡我: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做教師三十多年來,我一直謹記這位老師的教導,不辭勞苦地博覽群書,一點一滴地日積月累。作為一名老師,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你得知曉;古今中外,名人軼事,你得清楚;就是其他學科,你也得略知一二……這一切,都得靠積累來實現(xiàn)。積累,就是積沙成塔;積累,就是集腋成裘。通過不斷積累,努力把自己鍛造成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想要得心應手地駕馭課堂,使你的課堂出彩,那就做好積累吧。
5.揣摩表達方式吸引學生注意
近來常有陽光帥氣、青春美麗的老師走紅網絡,被稱為“別人班的老師”,讓網友大呼羨慕。其實每個老師都可以成為傳說中“別人班的老師”,因為除了容貌,表情、動作、聲音等等因素都可能吸引學生。
小編找來了課堂肢體語言運用心得,您看管用不管用:
首先在課堂中,每當教師注視學生的次數(shù)增多時,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就會提高;其次,教師好的面部表情能傳達真摯和溫暖,使學生如沐春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再次教師講課時輔以適當?shù)氖謩菘梢砸饘W生的注意,增加課堂的感染力。例如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時,可以不說“請舉手”,而是自己做個舉手的動作,這時學生就領會地舉起手來;在請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不說“請某某說”,而是把手伸在所要請的學生面前,手心向上抬起做出熱情邀請的動作,學生會會意并樂意站起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當學生能正確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伸出大拇指表示稱贊,或鼓掌表揚;當學生回答錯時,教師可以溫和地摸著學生的頭,跟他說“好好努力,下次你一定行”來鼓勵學生等。這種種手勢給學生的感受是“無聲勝有聲”的,倍加感動的,能激起表現(xiàn)欲的。
6.擅用多媒體 讓課堂“潮”起來
如果中教君向您推送的文章只有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文字,不講版式,沒有音樂、視頻、圖片,您是不是早就棄中教君而去了?(ㄒoㄒ)~~這不怪您,人嘛,多多少少都跟外貌協(xié)會沾親帶故,同樣的內容換種形式呈現(xiàn),接受效果就可能大不同哦。課堂也是一樣的道理?,F(xiàn)在很多網站都向老師提供免費的課件、教學音頻視頻、配圖、教具制作等等的教學輔助內容,擅用多媒體資源,不但可以讓您授課變輕松,而且還能抓住學生的眼球。
青島某小學美術課上,任課老師崔曉陽在上課伊始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用圖文和音樂的方式,介紹了郵票的一些基本知識點,比如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什么?一張郵票的構成有哪些?整個視頻雖然只有五六分鐘的長度,卻短小精悍極富吸引力。學生說:“這樣的課比以前老師單純地給我們講知識點要活潑多了。課前我只看了一遍視頻,就把老師布置的兩個知識點掌握了?!?/span>
溫暖學生內心,建立親近關系
7.認真記對每個學生的名字
如果一位老師同時擔任幾個班級的任課,那么老師就要面對上百名學生。每天的課程任務安排非常緊張,老師可能沒有充分的時間去跟每位學生交流。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到老師的關心和尊重呢?或許有件事情做起來并不難——盡快記對每個學生的名字。
老師的精力有限,老師往往很容易記住那些最優(yōu)秀和最淘氣的學生,而一些成績中等,不突出卻也不搗亂的學生,就很可能被老師無意間忽略了。所以如果老師能夠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活躍或者不活躍的,成績好的或差的。在提問時直視學生的眼睛,準確地叫出他的名字,就很容易讓學生認為老師是關注和重視自己的。
8.用真誠的教學態(tài)度感染學生
老師認真對待教學,學生才會尊重課堂。老師不遲到,不懈怠,不搪塞學生問的問題,才會讓學生意識到,課堂是嚴肅和神圣的。
一位老師在談到自己的老師時說,他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老師對工作的認真,對學生的關心?!澳菚r他教我們班的物理,有些孩子挺調皮,但他從來不責罵而是引導,而且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課下還會進行輔導?!崩蠋煹囊谎砸恍幸矊λa生了不小的影響。
語文老師魏星說,學生經常會提出很多奇怪的問題比如在教《桃花源記》時,學生會問“漁人是怎么進入桃花源的?”“桃花源里的生活和外面的有什么不同?”“他們?yōu)槭裁床蛔対O人告訴別人呢?”“真的有這樣的地方、這樣的人嗎?”
他習慣于這樣對學生說:“誰來試一下回答這個問題,只要說出自己的見解,錯了也沒關系”“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誰來挑戰(zhàn)一下自己?”“他說的真棒,讓我們?yōu)樗恼瓢桑 薄@樣一來,學生都敢于積極提出問題、回答問題。
9.溫和糾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
一位普通的數(shù)學教師說,老師們在課堂上總希望一帆風順,把錯誤看作“洪水猛獸”,對“錯誤”唯恐避之不及,于是對孩子出現(xiàn)的錯誤,往往是嚴加苛責。其實老師應該善待孩子的錯誤,不諷刺、挖苦孩子,保護孩子的學習情感。教是為使孩子更好的學,他們能出錯,正說明孩子是在學習,老師應該引導孩子積極思維,解決難,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給課堂增添一份溫馨,從而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和對教師的信任感、親切感,讓孩子敢于向老師吐露心聲,大膽質疑,講出自己的困惑,并隨時能得到老師的理解、寬容、支持與幫助。
人難免會犯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受到知識儲備以及情感體驗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制約,對問題的看法可能會出現(xiàn)偏差,甚至形成錯誤的觀點。對此,教師要進行換位思考,允許出錯,并進行引導,指點迷津,化解錯誤。
都說讀書是件苦差事,勞心動腦壓力大。課堂是上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課堂變得可愛些,是不是就能把讀書變成一杯咖啡,苦里面還帶著些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