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一周多,不少學校的課外活動、社團活動等紛紛啟動,各類體育運動項目也是學生們的熱門選項。但在學校熱愛運動的孩子們,回到家后還能保持運動的興趣與習慣嗎?家的運動意識是否會影響孩子的運動習慣?來自2015年上海市兒童學習基礎素養(yǎng)的家長調研報告表明:無論是幼兒園階段還是小學一年級,家長對兒童運動能力的關注在各項能力中始終排位墊底。
大規(guī)模的追蹤調研結果顯示,從1985~2010年,我國學生的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的各項指標總體上都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這與學生的運動機會減少有密切聯(lián)系。
一項在上海市開展的調查顯示,幼兒園分班專用戶外場地的配置率不足50%,而玩沙玩水場地則更是嚴重不足。與此同時,在電子信息時代,兒童在幼兒園、學校以外的活動空間又有多少運動或操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孩子的休閑娛樂活動被iPad等屏幕占據,“低頭族”越來越低齡化,兒童的生活也初顯“靜態(tài)模式”,這正在使兒童能夠直接用身體去感知和體驗、獲取豐富經驗、刺激主動學習的機會變得越來越稀缺。
事實上,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孩子參與的各類身體運動,無論是課堂小游戲、體育課,還是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會提升運動能力,也會促進其籌劃、擬定決策等思維技能,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如何讓孩子“動”起來,這是值得所有家長思考的問題。無獨有偶,中國教科院一項針對肥胖孩子家長的調查顯示:在幼兒園階段,80%以上的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會不會計算、認識多少個字;在中小學階段,60%~70%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從來不帶孩子鍛煉,85%的家庭,家中的小型體育器材基本上都是閑置的。這印證了上海市兒童學習基礎素養(yǎng)的家長調研的結論,多數(shù)家長“重智輕體”,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于孩子的運動能力及運動情況,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運動意識及運動習慣。
“運動帶來的優(yōu)勢遠不止于健康和體能,還包括更有效的學習。作為兒童生活與學習方式的主要建構者,兒童能否‘動’起來,父母的態(tài)度與時間投入至關重要?!鄙虾J薪炭圃号谁傇谘芯恐姓f道,家長是讓孩子可以“動”起來的重要社會環(huán)境。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報告指出,父母一周看電視的時間比孩子多了約9小時,孩子的運動時數(shù)更是父母的兩倍,其中,孩子約14.6小時、家長約7.1小時。相關專家建議,家長應鼓勵孩子參與運動,給予孩子更多的運動機會,并和孩子一起鍛煉,讓孩子樂在其中,感受到鍛煉的趣味性從而喜歡上參加體育運動,而不僅僅是為了在考試中拿到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