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二中、五中、24中、22中、65中、125中、丁香小學、北京財經學校等十幾所學校的27名英語老師結束了“英國教育學習之旅” 。這是由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倫敦三一學院和北京教育學院東城分院合辦的一個英語教師培訓項目。
赴英老師感受最深的是英國老師和中國老師備課方式的不同,英國老師注重如何把自己的課教得有趣味。在課堂教學時,英國老師生動、活潑、有趣。反觀“中國的英語教學”,很多還停留在“填鴨式”、“灌輸式”,為應試而教學。英國老師希望中國同行從考試教學、排隊教學、焦慮教學中解放出來,更注重趣味教學,注重如何把課講得有意思。
在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北京的英語教師三次觀摩外國老師的教學課,上課的對象全部是外國學生。其中三次對象不同,有基礎最差勁的入門班,也有有一定基礎的中級班。每位外國教師的教學均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每一課都有特定的“導入語”,有自己的“語題”。尼克老>師的教學給大家印象最深,他時常用“手勢”,讓學生猜“Where are you from?”。外國老師經常把文章貼在墻上,讓學生找問題,找答案。
老師時常是在充當導演的角色,帶領學生表演、歌唱、講故事、演小品、演短劇。而在這些方面,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做得還很不夠。
英國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應變能力。上課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討論,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上教師是指導者、娛樂者、組織者、控制者、指揮者、提供設備者,學生是活動參與者,是老師的朋友。老師給與學生知識的框架,結果不是惟一的。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思考。英國同中國的教學方法是不同的,學生是很獨立的。比較中國在聽課方面,很多學校是走過場,步驟簡單。英國在聽課要做的任務非常多,目標很明確。在中國,老師關心的是考試成績、排名情況,而不是學生學到了什么。學生憂慮考試成績及班里的名次,整天為應試而學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