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文學作品多年來為英文課提供了大量的教學材料,因此文學也被視作是良好教育的必備。那些美高的英語(課程)老師們會選擇自己認為適合學生閱讀及自身進行教學的書籍作為“教材”,希望學生能夠從中汲取養(yǎng)分。
如今,美高的英語課堂從原先的“經(jīng)典文學”占主導學習開始逐漸轉(zhuǎn)變,他們更愿意向?qū)W生們分享一些很少講述、但卻極富教育價值的“非經(jīng)典”書籍。這些書不僅可以給學生們帶來快樂和知識,對他們自身也極富意義。
美國的獨立學校協(xié)會就對成員學校的老師發(fā)起了一項這類書籍的征集,不少學校的老師都參與了這項項目,不僅有菲利普斯埃克賽特這樣中國學生熟知的前十寄宿學校老師,還有私立男校CollegiateSchool這樣常青藤比例幾乎達到50%的頂級走讀中學老師。他們不僅推薦了自己上課會用到的書籍,還寫上了自己對書籍的理解及對學生的益處。
對即將前往美國高中的學生來說,閱讀這些相關書籍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還能夠在例如美國歷史背景、周圍環(huán)境、理解能力等其他綜合方面達到美國高中老師的要求。并且,如果在下面的學校老師推薦中,正好有你想要前往的學校,那么,提前預習也能夠為將來的學習加分。
View With a Grain of Sand (一粒沙之觀)
作者:Wislawa Szymborska
?
推薦人:Lewis Cobbs
Randolph School (Alabama)
阿拉巴馬州,倫道夫?qū)W校
點評:詼諧、尖酸而又深刻,辛波斯卡在20-21世紀歷史和科學角度的框架之下,傳達了關于存在主義的愉悅。即使是我12年級的抗拒讀書的學生也發(fā)現(xiàn)這位波蘭詩人的作品平易近人并且具有哲學的挑逗性。
從不講道理或者刻意抽象的辛波斯卡獲得了199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她的作品通俗易懂還兼具諷刺意義。(這本《一粒沙之觀》由StanislawBaranczak a和ClareCavanaugh選自辛波斯卡1957年到1993年的作品編譯而成,有絕對的權(quán)威性)辛波斯卡筆下關于時間(即刻、過去的感覺和永恒的混合物)、歷史、記憶、遺失的主題,體現(xiàn)了她對于生命之美和死亡,短暫安慰的幻覺的認識。
比如說“Our Ancestors' Short Lives” and “Soliloquy for Cassandra,”,辛波斯卡以與時間框架相對比的方式拷問自我本質(zhì):它瞬間的真實和它的潛力,它在歷史上或不可知或過于敏感的自相矛盾的演變過程。辛波斯卡直率卻又不歇斯底里的“拷問”,就如同將人類對于他人的殘忍行為撰寫編年史,而同時又深入思考了我們身上無可避免的確知的物質(zhì)性。
“On Death,Without Exaggeration” 一句帶有后現(xiàn)代意識,還有“Death, Be Not Proud”:“Whoever claims that it's omnipotent / is himself living proof / that it'snot。”也是。辛波斯卡一遍又一遍地為每天發(fā)生的奇跡歡欣鼓舞,比如當她記錄悲痛多方面的來源的時,她為純粹的現(xiàn)存的奇跡——那種純粹的知覺而慶祝。在浩渺宇宙空間中我們微小的存在,時間是平衡的痛感。放聲大笑到痛哭流涕,辛波斯卡還發(fā)現(xiàn)在荒謬的動作喜劇中人們的通性:凡人搶奪的能力就是“this merriment dangling from terror。”(懸掛在恐懼中的歡樂),即——“鬧劇”中的天使。
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
作者:Jon Krakauer
推薦人:Betsy Potash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ofia (Bulg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