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在進行小學教學課堂結構改革的初步嘗試中,將“嘗試法”教學有機地滲透于目標教學之中,采用“三段式”教學法進行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教學,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而所謂“三段式”教學就是根據(j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新教材的編排特點,將課堂教學結構具體分為即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又有發(fā)展趨勢的三個步驟,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思考和實踐機會,使其在嘗試練習、嘗試討論中自覺地獲得兩步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
一、“鋪平道路,駕設橋梁”段
這個步驟,運用于新授課型的準備階段。一步應用題是兩步應用題的基礎,新授課開始時,首先溫習與新知識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步應用題,讓學生有充分的講練機會,啟發(fā)他們講清思路(必要時教者引導)為學生學習兩步應用題,掌握其結構鋪平了道路,架設了橋梁。
例如在教學第六冊連乘應用題例1時,可先進行一些補充條件或問題的練習(前提診測):
1、____,5箱水瓶多少元?
2、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____?
3、一個熱水瓶11元,____,一共多少元?
二、“設計提問,嘗試練習”段
這具步驟,是一堂新授課的基本部分,也是“嘗試法”教學具體運用的主體部分。通過設計提問,引導學生用線段圖分析,有利于學生了解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同時變靜為動,促進思維;而通過對嘗試題的嘗試練習有利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掌握解題思路,促進類推能力的形成,同時運用遷移規(guī)律解答兩步應用題。
例如在教學第五冊兩步應用題例3時(已知兩數(shù)相差多少和其中一個數(shù),求兩數(shù)和可設計這樣的提問:本題的中間問題是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用線段圖分析白兔只數(shù)怎樣表示?怎樣求?白兔和黑兔的總數(shù)怎樣表示?又怎樣計算?
嘗試題:
1.文具店第一次運來100盒蠟筆,第二次比第一次多運15盒,第二次運多少盒?
2.文具店第一次運來100盒蠟筆,第二次比第一次多運15盒,第二次運多少盒?(接著加一問)兩次一共運來多少盒?(然后抽去第一問讓學生嘗試討論。)
3.在教師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嘗試做例3。
在設計嘗試題時要做到舊知識量愈來愈少,直至消失,新知識量愈來愈多,直至全新,同時要注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練習,教師適當?shù)匾龑浣沂疽?guī)律,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跳中摘取勝利果實──新知識。
三、“操作練習,鞏固新知識”段
這一步驟,是向學生提供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鞏固階段。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都有易忘性,教者通過一些形式多樣的操作練習,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使新知識盡可能轉化為技能巧,如教學以上應用題后,可設計這樣三組練習:
1.改題A:改條件:花壇里有紅花18朵,黃花11朵,花壇里有花多少朵?改黃花11朵為黃花比紅花多(少)7朵
B:改問題;花壇里有紅花18朵,黃花比紅花少7朵,黃花多少朵?改問題為花壇有花多少朵?
2.補題A:補條件:兩個同學跳繩,小勞跳75次,________,兩人共跳我少次?
B:補問題:兩個同學跳繩,小蘇跳75次,比小紅多跳15次,________________?
3.編題。
通過以上變式題的訓練,使學生感到兩步應用題是一步應用題的自然延伸和發(fā)展,提高了應用題的包攝功能,以利于學生舉一反三,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題水平。
總之,運用“嘗試法三段式”教學兩步應用題,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大大提高了兩步應用題的教學效率。
?
?